第期
与死神夺命的ICU战队
赵雪梅山东高密
医院联合举办“怡康杯”征文大赛,我被分到了ICU对接采写。老师们都说:“你真幸运,那里是最能见证人性的地方,不需要过多描写就会很精彩,大奖已经绑在手上了。”老师们的话让我满心期待,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大奖,我悄悄找做护士的同学打听。
视频里,她一脸莫名其妙的笑意:“哎呦,你可分了个好地方,ICU的假期很多,而且福利待遇很好。医生可以定期去疗养,一个护士才管四个病人,又没有家属。能进ICU做医生护士,那是相当相当让人期待的事啊!”
是吗,竟然这么好,简直超出我的认知啊,一直以来,就知道她成天忙得找不到北,虽和我同龄,看起来却比我成熟得多。既然这么好,我好心提醒她,赶紧想想办法调到ICU吧,也能抽时间管管孩子,她嘿嘿笑了起来:“那地方是谁都能去的嘛?”
“也是,那么好的条件肯定挤破头,得关系硬才行,不过事在人为,你试试呗,万一成了,你老公也不会因为见不着人跟你闹脾气了。”我继续发挥我的热心肠。
“哈哈,和关系没关系,和技术有关,能进那里的都不是一般人。”同学哈哈大笑起来,不再搭理我,继续她的忙碌。
我曾问过“度娘”,ICU是IntensiveCareUnit的缩写,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是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医疗科室。相对各个科室来说医疗护理队伍比较过硬,医疗设备更先进齐全。我有些替同学急,可是又无可奈何。
征文马上要截稿了,医院敬而远之,医院。虽然有同学的话在前,但是随着越来越接近,稍稍放松的心情又渐渐提了起来。
ICU位于怡康楼三楼。我乘步梯而上,一道贴有“常闭式防火门”标语的大门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拉了拉把手,门是锁着的。除过这道紧闭的大门,一个人影也没有,我心里愈发紧张起来,于是赶紧给曾护士长打电话。
等待中,为了平复内心的不安,我认真阅读北侧墙上悬挂着的科室概况,我了解到ICU成立于年1月,共有医护人员3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护士12名,科室主要承担各种原因导致的脏器衰竭、休克、严重复合外伤、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各种中毒及围手术期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监护工作......
“赵老师来了,实在抱歉,刚才在处理紧急情况,让您久等了,赶紧进来吧。”大门被打开了,负责接待我的曾护士长比我年长几岁,瘦瘦的,走路很快,说话也很快。“年成立科室时我就来到了这里,不知不觉已干了九年,我大体给您介绍一下科室情况吧......”曾护士长笑着说着,引领我来到了她们的小会议室。
曾护士长给我倒了一杯热水,有些歉意地对我笑笑,说:“因为ICU的特殊性,也不能带着您参观和采访,待会我安排两个人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同事们吧,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我心里多少有些失望,没有精彩的故事,文章怎会出彩,我的大奖啊!
护士长找来了刚下白班的王超、付敬邗和朱皇安三名护士,我尝试引导她们讲一些比较让人震撼的事,她们面面相觑:“没什么太震撼的事啊,每天都差不多。”笨嘴拙舌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引导了,只好让她们随便说吧,我挑有用的整理。
曾护士长想了想说:“那就先从我们科主任说起吧。”
科主任叫李丽。
李主任是潍坊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相关专业理论,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比如血液净化、机械通气、镇痛镇静、肠内外营养,心肺脑复苏、支气管镜、中心静脉置管等抢救技术以及操作技能,对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急性重症胰腺炎、各种中毒、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以及各类大手术后病人的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丽
她和蔼可亲,跟同事们无话不谈,偶尔也开开玩笑。有一次,8床有位患者因为气管插管不舒服,显得比较烦躁,为了防止患者拔管,护士们不得已给予患者约束,可能当时约束得不够规范,患者的身体不停扭动,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李主任看到了,她快步走到患者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患者的额头,温柔地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然后帮她寻找舒适体位。这一切做完之后,李主任抬起头对护理人员说:“床上约束也是患者烦躁的一个方面,对待病人,即使再忙也要做好沟通和心理安慰”。
护士们看着主任严肃的表情有些担心,低着头等着听训斥,可是主任突然把眼一瞪:“不行都把自己‘绑’在床上试试!”几个护士立刻登梯子上房,跟主任嬉皮笑脸开了。
生活中大家遇到困难或问题她也都会热心帮助,对同事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只要合理,李主任都会无条件答应。李主任擅长厨艺,经常做一些小食品带到科室跟同事们分享,科里几个调皮的小姑娘,肚子饿了就会去主任办公室搜罗吃的,李主任发现后也不恼火,总是敲敲桌子说:“是哪个小馋猫又偷吃了我的午餐?”
但是,只要踏入病房,进入工作状态,李主任就像换了一个人,对大家的要求很严格,晨间交接班是大家最紧张的时刻,对于她的提问,每个人都必须快速说出正确答案,床旁交接时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否则无论是谁,李主任都会严厉批评。
李主任在大家眼里还是个女超人,科里有一台支气管镜,它的主机箱很沉,其她的女护士们需要用双手才能搬动,走路还得东倒西歪的。每次给患者做检查,李主任都亲自去仪器间把支气管镜拿到床旁,每次她都跟拿了个泡沫箱一样轻松。
有时候科里忙不开,只要给李主任打电话,她也会第一时间赶回科室,因为在她心里,患者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张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主治医师。
张波
一天晚上,科里接连来了两名危重患者,都需要气管插管,手术室的大夫没有成功插上。恰巧感冒在家休息的张主任回科里拿东西,听说了情况,二话不说换上工作服就加入到抢救工作中,并成功为两名危重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当时已经下班的高炳栋医师也主动留下来加班,同当班的徐加加医师一直忙到很晚,直到将两名危重患者挽救过来。
高炳栋(图一)徐加加(图三)
付敬邗是ICU的一名普通护士,她是一个活泼的女孩。
护士长说她是科里的活宝,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把苦累独自消化;她也是科室里的小小摄影家,为科室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间,有美好的,有辛酸的,有难忘的,还有令人感动的。
付敬邗为了预防褥疮或是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护士必须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扣背,如果病人瘦弱还行,遇上昏迷肥胖的患者,就需要多名护士协助才能完成。渐渐的,护士们个个都练成了“大力士”。有一天科里来了一位斤左右的患者,当时他已经昏迷了,病情危重,但是需要换床,这名患者身上的肉很松软,一抬就会跑偏,付敬邗说她连患者的胳膊都抬不起来。最后,8名同事齐上阵,终于将患者抬起来送上了诊床。这一瞬间被付敬邗拍摄了下来。
当我问付敬邗在这里工作的具体细节父母是否知晓时,她摇了摇头告诉我:“不敢说。”她说来ICU的都是危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吸痰、倒小便、擦大便等等这些活都需要她(他)们干,试问天下有哪位父母希望或者愿意自己家的孩子读书十几年,学业有成之后干这样的工作?
朱皇安(图一)、孙光辉(图二)
ICU四名男护士:杜春亭、周鹏、朱皇安、孙光辉(图三左起)
朱皇安是科里的一名男护士,加入ICU战队也已七年。他说自己刚来ICU工作的那年,科里收治了一名因爆炸引发的重度烧伤患者,患者当时来的时候全身焦黑,身体有积液不断渗出,只有那双咕噜噜转的眼睛证明人还活着。在给患者换床的时候,患者的皮肤都沾到了床单上,吓得他不敢靠前。然而,当看到科里的女同事一个个都冲在前面不嫌脏累,认真仔细地为患者护理擦拭时,他感动了,他愧疚了。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无愧于医者仁心这个光荣使命。
孙光辉的故事是朱皇安告诉我的,他也是ICU战队的一名男护士。有一次他给患者翻身扣背,正赶上那位患者腹泻,大便直接就喷射到了孙光辉的身上,他没有埋怨、没有愤怒,而是默默地给患者清理干净,望着患者愧疚的眼神,孙光辉摆摆手,笑着说没事没事。因为他知道,患者躺在这里,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很难受了,他不能因为患者的无意而迁怒,而是应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加用心地为患者服务,把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王超
王超,一个瘦瘦的女孩,加入这个战队已有九年,在我跟她交谈的过程中,她几度哽咽。她说多年来虽然亲眼目睹了很多患者的生死,但还是无法直接面对。
“干的时间越长越害怕,上一秒我刚给患者翻完身,下一秒,他有可能就走了......患者虽然不是自己的亲人,但每天跟他们接触,跟他们交流,为他们擦洗,时间久了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如果突然离开,我真的接受不了,有时候我恨我自己,不能把他(她)们都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高淼(图一)、侯玉萍(图二)
修完产假刚回到岗位上班的高淼护士,医院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下班后主动和同事宫玉敏加班制做PPT。此时,家中嗷嗷待哺的娃娃,或许也在期盼着自己的妈妈能够早点回家。因胃痛疼得直不起腰的侯玉萍护士,为了不影响同事休息,硬是咬着牙在岗位上边看医嘱边挂点滴。因为她知道她一旦请假,就有可能会让刚下班的同事回不了家,她不忍心看着自己的战友连续奋战,因为她知道这场战斗很艰辛,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护士长又补充说:“每一名护士都非常优秀。郝秀,工作能力强,我不在的时候能独当一面;官云华是护士中的老大姐,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张芹、周鹏、逄志欣、孙艳超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杜春亭、刘红丽、王钰钰经常在节假日或忙的时候主动加班,毫无怨言;宫玉敏、于娟、崔志敏默默无闻,工作努力认真;楚晓庆对待患者体贴温柔,胜似家人;还有荆美婵、周娟、任成凤三位年轻富有活力的护士,给科里带来了很多欢乐时光......”
……
大家说了很多,我总觉得缺点什么,端起眼前的水杯,想起来还有护士长的故事没有呢?
没等大家开口,护士长先封了门,说不要说她了,只写写她的同事们就好,无论我如何问,护士长就是不让说。时间已经不早,我不忍心再占用几位护士的下班时间,眼前的他(她)们让我心疼。
我暗暗决定要把我所听所闻仔细地记录下来,一字不落地如实记录,不管什么文笔文法,不管得不得奖,我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些与死神作战的勇士们。
到重症监护室采访,最先接触的是曾护士长,可是不能把她介绍给大家我满心遗憾,医院打扰她们,我迈不出腿,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不舍。
深夜无眠,我翻开了付敬邗的朋友圈,最近一条是午夜12点的:“原本以为会累的倒头就睡,真的躺下了,反而浑身疼,气都喘不顺畅,真想离开一段时间,自己一个人走得远远的......”这个时间刚好是她下了小夜班,我不知道那晚她经历了什么,但我知道她确实很累,累得让人心疼。
曾艳玲
感动之余突然一阵欣喜,在她的朋友圈中一条写着:“今天接连抢救了3名重症患者,大家忙得团团转,有那么一刻,我几近崩溃,心想,再坚持一下吧,马上就要交接班了,可当我处理完6床病号,一回头,看到护士长正在处理血气分析仪,她怎么来了?今天不是休息吗?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就是我们的护士长曾艳玲,她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大家最忙碌的时刻突然出现,和大家共同奋战。”
我终于可以安心地睡去了,不再有遗憾。
ICU,重症监护室,一个与死神夺命的地方,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惊险的战斗,这里的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这场战斗中的敢死队员,他(她)们英勇奋战,他(她)们不畏艰险,他(她)们默默付出,只为与死神抢夺生命之机,守护那道生命之门。
ICU全体医护人员
“怡康杯·我医院”全国主题征文大赛启事
杨福迅●医院的灯火
现代诗六首
杨桦●护士日记
散文三篇
王玮●住院记
现代诗18首
柯锋●佛光(小说)
张竹林●永远的曾大夫
散文五篇
李然●楹联诗词赋
现代诗7首
王凤先●生命的延续
接过南丁格尔的提灯
王润海●祝福
散文三篇
ICU生命所系,真诚守护
陆洪娟●仁心医痼疾,厚德赢高名——记关节外科范磊医师
朱奎杰●握发蛰然——记高密市医院骨二科主任秦爱林
散文三篇
单泽法●丁香花又开——记高密市医院关节科护士孙晓慧
杨守钦●医德仁心话“人医”
散文两篇
凌波●守护光明的天使——医院眼科采风纪实
小说两篇
傅深征●医者仁心,就医路上的三股暖流
山东快书两段
单连花●感恩(小说)
邱文英●一把37℃的手术刀
散文两篇
丛颜梅
刘美兰●但凭柳叶留春色
于强●传奇柳叶刀
邱政皓●背影
范永熙
高炳银●高医赋
声明:以上文字经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分享。文章版权归红高粱文学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文中配图由高密市医院提供。
责任编辑:丛颜梅
图文编辑:赵雪梅
投稿邮箱:hglwxs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