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庆祝ldquo5middot12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为迎接护士节的到来,昨天下午,乐清市卫健局、乐清市护理协会举办年“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为先进护理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

去年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近名护理工作者在急难险重处显担当、于艰苦卓绝时担使命,一切服从战疫需要,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抗击疫情作出了最大努力和特殊贡献,以超常的努力和代价完成了战“疫”攻坚任务,并将阶段性重大战略成果牢牢保持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关爱生命和人道奉献的职业精神,展现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生机盎然的五月,迎来了第个国际护士节。一袭白衣,人群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温暖、智慧、专业、无畏,用担当尽责谱写青春故事。

李青青要做就做到最好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李青青是去年乐清市卫健系统唯一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从武汉回来后,去年9月,她从原来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转岗到急诊科的重症监护室。

“急诊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病人,压力更大,夜班的时候经常要接管多名危重病人,根本就分身乏术,忙得脚不沾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为了能更快适应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李青青自我加压,忙完正常的班次后还会主动留下来加班。“我的性格促使我有一种信念,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李青青说。

有一天晚上,她医院加班,年幼的儿子打来电话说自己好几个晚上都没有见到她了,听儿子这么说,李青青答应说会早点回去带碗牛肉面给他。李青青挂下电话回头又接了个抢救室的支援电话,结果一忙起来又到深夜11时多,回到家才发现儿子一直在等着她带回牛肉面。

忙碌的工作让人身躯疲惫,更是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可只要一想到肩上的担子,李青青就会充满能量。去年10月份,从业10年的她,从一名小护士成长为副护士长,以前她只用对病人负责,现在她还要扛起带领科室成员共成长的重任。保证病人的护理质量、给与科室同仁更多的人文关怀,协调医生与护士的关系、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关系,半年多时间的历练,工作上她变得更加成熟。

林明利让护理更有温度

5月8日凌晨,医院男护士林明利的上班时间,作为急诊科唯一的男护士,当接到车的抢救电话时,他冲在最前,沉稳处事,快速使抢救室内的人和物充分就位。

处理突发事件,对林明利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很多时候会连着接诊两个甚至更多需要抢救的病人。“今年1月份,我离开工作10年的重症护理岗位,转到急诊上班,就是想挑战自己,做更好的自己。从ICU的精细治疗跨越到急诊的快速处理。有时候一个班次接连遇到心肺复苏、中毒洗胃、脑梗溶栓、输血等状况,经常忙到没有时间上厕所或者去喝水。”林明利说,虽然累,却很充实。

不久前,林明利遇到一位术后脑出血病人,医院后,他发现病人呼吸费力,气管切开处有痰痂,便给她气道湿化、吸痰清理气道、吸氧……。此时,患者家属认出了林明利,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说:“小伙子,原来是你啊!你在我就放心了,我妈原来住ICU,你管过她好多天,你护理的真好,我们一直想感谢你。”得到家属的肯定林明利的内心暖烘烘的。

“在ICU工作我经历过太多的生死诀别,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我对生命更加敬畏与珍惜。”林明利说,每个进ICU的病人都缺乏安全感,在给予他们专业的治疗护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做最专业、有态度的护理,更要做最暖心、有温度的护理是他的坚持。

林琴琴坚守感染科17载

“前段日子没见着你,挺想念的。”近日,医院感染科,一位住院的老人见到查房护士林琴琴时,犹如遇到老朋友般亲切。

林琴琴动作麻利且温柔地为老人做护理,在这不大的感染科大楼里,她已经为之奋斗了17年,成为患者坚定的守护者。

回首17年护士路,林琴琴记得更多的是感动。多年前,感染科曾接收了一位肝癌晚期患者,因为治疗需要,老人每隔一段日子便需住院。起初因为病痛,老人经常发脾气,林琴琴和同事们便在做好日常看护的同时,抽空和老人聊天谈心,彼此渐渐成为朋友。后来老人病情恶化,在弥留之际,拉着家人的手嘱咐道,一定要替自己谢谢医生和护士们,是他们陪他走过了最难熬的日子。说到这里,林琴琴一度哽咽,眼眶通红。

去年,新冠疫情爆发,林琴琴深知责任之重大,第一时间告诉家人自己必须冲到一线,为全市人民守好生命线。那时她的二胎宝宝才两岁,女儿正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刻。然而她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冲向战场。

作为护理组组长,林琴琴承担的压力相较其他护士更甚,医院,每日7时许便到岗检查各个环节,推迟下班点。面对如此高压的工作节奏,林琴琴坚守岗位,一年半来,她三进三出隔离病房,圆满完成了任务。

有位新冠患者康复出院时曾说,感谢你们的照顾,我甚至没看清你们的模样。林琴琴笑着说,白衣天使就是我们的模样!

郑伊伊每天洗手多次

90后郑伊伊是一名奋斗医院ICU的护士。

从业6年多,小姑娘最深切的感受用“忙且累”三个字精准概况。在ICU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有遭遇车祸的、有农药中毒的、有大出血的等等,凡是进来的病人都要经过一番抢救、对症治疗,等病情稳定之后再转入普通病房,所以这里的工作是高度紧张而有秩序的状态。

由于ICU病人没有家属和陪护,大小便、洗澡洗头、喂饭喂药、吸痰、翻身拍背、更换气切敷料等生活护理都成了护士必做的功课之一。为了一些昏迷或者没有活动能力的患者预防褥疮或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护士必须每两个小时为所有的患者翻身叩背吸痰一次。因为要频繁接触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及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治疗,医院感染,ICU更加重视手卫生,护士每次都要常规进行手卫生的消毒,郑伊伊每天洗手次数达多次。

记得有个脓毒症休克的病人,刚入院时生命垂危,血压极低,通过机械通气,升压,补液,CRRT等各项积极治疗和护理,医院进行病因治疗。由于大剂量升压药的使用令患者大脚趾被截肢,医院给予他的及时治疗和优质护理表示了莫大的感谢。家属的这份诚挚谢意,也是推动郑伊伊和同事们负重前行的动力。

“尊重每一位患者,善待每一个生命,做一个有温度的护士。”郑伊伊说,一名真正的医护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施治,还更要有爱心、有耐心。

施淑珍疫苗“金牌接种手”

今年3月26日,乐成街道临时接种方舱点正式对外开放,接种首日因网络未接通,所有信息都靠手工填写,现场稍显忙乱。10余名接种人员,近支疫苗,大家从早上7时许忙碌到22时30分,除了轮换着吃了份快餐外,连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十几个小时没停歇。乐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施淑珍处在1号接种台,由于靠近咨询台和登记台,前来接种的市民习惯集聚在这儿,多数市民有诸多问题需要解答,“禁忌症有哪些?”“两针间隔多长时间最佳?”“高血压、糖尿病可以接种?”施淑珍就一边打针一边回复,还一个个告知接种后注意事项,叮嘱注射后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平均每两分钟接种一位,她一天接种多针,一天下来声音就全哑了,人也累瘫了。

从接种首日到4月底,施淑珍有11天在方舱点忙碌,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她也正常开展。然而这一个多月来,施淑珍的作息全乱了,轮到上班时就在单位上班,休息日一旦有疫苗便到方舱点加班,苗多的时候,她通常都要晚上21时多才能下班。“4月份接种10天,医院考勤上班19天其中2天临调到方舱点接种疫苗,一个月仅休息3天。”这是施淑珍4月份的考勤记录。

从学校毕业到医院工作,再到乐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工作,施淑珍在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余年。她一直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任劳任怨,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及娴熟的护理技术,优异的服务态度,亲和的为人处事理念,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来源:乐清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qgfy/6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