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
这句话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
真的要纹丝不动“躺平”天吗?
来,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伤筋”“动骨”
你别告诉我是“伤你的筋”“动你的骨”。
“筋”一词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出现。
《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
“诸筋皆属于节”。
筋连于关节,能屈能伸,
故诸筋者,皆属于节[1]。
《中医筋伤学》认为“筋”相当于四肢与躯干部位的软组织。
伤筋,现代医学称为软组织损伤,
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人体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
以及软骨和周围神经等组织,
受到外力作用或自身退变因素
所引起的功能或解剖异常,
而无骨折、脱位者,均为伤筋(2)。
不懂?通俗点
伤筋,又叫软组织损伤。
它是指人体的关节,肌肉,
肌腱,神经,血管
等软组织受到损伤。
“动骨”,顾名思义,还真是“动你的骨”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临床上以创伤性骨折多见。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骤然跪倒时,
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致髌骨骨折。
3.疲劳性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
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称为疲劳性骨折,也可称为应力性骨折。
明白了“伤筋”“动骨”,再看一下“天”。
大家应该也明白了,所谓“天”
(成人一般需要3-6个月)
讲的就是骨折愈合需要的时间。
那么,在“天”内必须“躺平”不动吗?
除了给手机充电?
并不是这样,否则你就真的“废了”。
上面的图,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功能锻炼与康复也很重要
千万可不敢一直“躺平”。
如果“躺平”天
骨头是长好了但肌肉姜缩、
关节挛缩、骨质疏松等
一系列问题便扑面而来。
这里提到的就是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1.休克: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损伤所致。
2.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
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
临床上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发绀,
胸片显示广泛性肺实变。
动脉低血氧可致烦躁不安、嗜睡,
甚至昏迷和死亡。
3.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1)肝、脾破裂:严重的下胸壁损伤,
除可致肋骨骨折外,还可能引起
左侧的脾和右侧的肝破裂出血
导致休克。
(2)肺损伤:肋骨骨折时,
骨折端可使肋间血管及肺组织损伤,
出现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
(3)膀胱和尿道损伤
由骨盆骨折所致,尿外渗引起
下腹部、会阴区疼痛、肿胀以及血尿、排尿困难。
(4)直肠损伤
可由骶尾骨骨折所致
而出现下腹部疼痛和直肠内出血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
股骨髁上骨折
远侧骨折端可致动脉损伤
胫骨上段骨折可致胫前
或胫后动脉损伤
伸直型肱骨保上骨折
近侧骨折端易造成肱动脉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
如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
极易损伤紧贴肱骨行走的桡神经(必考)
(3)脊髓损伤
多见于脊柱颈段和胸腰段
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瘫痪。
5.骨筋膜室综合征(必考)
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主因压力增高所致
(二)晚期并发症(大多因为躺平时间太长)
1.坠积性肺炎
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
卧床不起的病人
应鼓励功能锻炼,及早下床活动。
2.压疮
长期卧床不起,
身体骨突起处受压,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压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必考)
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
下肢长时间制动,
(躺平)静脉血回流缓慢
加之创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
易导致血栓形成。
4.感染
5.损伤性骨化
又称骨化性肌炎。常见于肘关节。
6.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关节面遭到破坏
未能达解剖复位,骨愈合后
使关节面不平整
长期磨损致使关节负重时出现疼痛。
7.关节僵硬
8.急性骨萎缩(虽然带急,但属晚期)
10.缺血性肌挛缩
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必考)
它可由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直接导致
更常见的是由骨折处理不当造成
特别是外固定过紧
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或爪形足。
不怕,反正这又不是考试!!!
“筋”呢?你别坑俺没文化
请看大屏幕
神经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弱
恢复非常缓慢
轻伤可以在治疗后很快恢复
如果更严重伤害的恢复期很长
通常至少需要几个月
甚至有些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综上
老祖宗总结的“伤筋动骨一百天”
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规培不难
难得的是没有一个踏实的态度
和一个有思想回归课本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