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时光无畏目光就要活得漂亮
股骨又叫大腿骨,上端有球形的股骨头,与髋骨的关节窝形成髋关节,大腿的活动都要依靠这一关节。在股骨头的下方,有细长的股骨颈,股骨颈将股骨头和股骨干连在一起,整个大腿骨中,股骨颈处最细、最弱,也是骨折的好发之处。
由于股骨头的动脉血供缺乏丰富的侧枝循环,当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出现血管损伤后,常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大多数由摔倒所致。许多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一旦骨折卧床不起,全身的并发症接踵而来,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极高。
临床表现1.畸形:大多数患者有轻度屈髋屈膝和外旋畸形;
2.疼痛:移动患者时髋部有明显疼痛,叩击患肢足跟部或大转子时髋部有明显疼痛;
3.功能障碍:伤后患者不能坐起或站立;
4.肿胀:髋关节肿胀,或伴有伤处淤血;
5.如果骨折处出现错位,还会出现患腿有缩短、扭转等变形。
6.也有少数患者在骨折刚开始时疼痛不明显,还可以走路,极易漏诊,但几天后疼痛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走路。
治疗由于股骨颈骨折后患者无法行走,长期卧床会带来诸如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尽可能早的恢复行走。当然对于高龄的,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才会考虑保守治疗。对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可以选择闭合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单头置换、双极头置换和全髋置换等,具体病人应当具体对待。
术后康复髋关节作为下肢与躯干的“中转站”,每侧的髋关节都需要支撑约30%的体重,应力垂直作用在髋关节上。所以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应当重视术后的运动康复训练。
术后第一阶段:急性治疗期(第1~4天)
①踝泵:术侧踝关节脚背向头的方向翘起维持5~10秒,换方向向下踩维持5~10秒为一次,每组做十次,做2~3组。目的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维持小腿肌肉力量。
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维持股四头肌肌肉力量。
③足跟在床上滑动使膝关节屈曲至45°:使髋、膝关节得到一定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④髋关节内旋至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过度外旋影响日后步行功能。
注意事项:髋关节置换术后如局部疼痛不严重,肌肉力量较强,关节在位,应尽早下地负重,可使用辅助工具帮助站立。
禁忌症: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超过中线,禁止翘二郎腿。
术后第二阶段:早期柔韧性及肌力强化训练(第2~8周)
①无辅助装置下使步态正常化
②髋关节可以后伸0~15°
③强化股二头肌、股四头肌、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力量。
⑤伸容易短缩的肌肉如腓肠肌、股四头肌、髂腰肌等
⑥上下单节台阶练习
注意事项:避免长时间坐位(超过1小时);避免双腿交替爬楼梯动作。
术后第三阶段:后期强化训练及功能恢复(第8~14周)
①交替性上下台阶
②能独立穿脱裤子、鞋袜
③坐位及仰卧位髋关节屈曲角度可大于90°
④开始练习向前下台阶
注意事项:上楼时健侧腿先上,下楼时术侧腿先下。
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是骨科康复治疗中的常见内容,术后进行和不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尤其是早期康复阶段,尽可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