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误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液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临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的形成。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大类症状,即全身感染症状、心脏症状、栓塞及血管症状,包括发热、心脏杂音、贫血、皮肤黏膜的淤点淤斑、肝脏或脾肿大、脏器栓塞、神经系统症状、心功能不全或衰竭、杵状指、转移性脓肿、细菌性动脉瘤等。其中,发热、贫血及皮肤黏膜的淤点淤斑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肺部表现在心内膜炎中不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因此,若不仔细辨别,极容易造成误诊。这里,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病例来分析和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肺部表现。

患者女性,20岁,公务员。因“反复发热1个月,胸闷气促2天”于年1月23日入院。

患者诉自年12月21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未测体温,伴头晕、咽痛、少涕,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亦无尿频、尿急、尿痛;在外院测体温39.0℃,咽红,右侧扁桃体Ⅰ°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3.8×/L,中性粒细胞(N)0.65。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克林霉素及阿糖腺苷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但仍间断发热,以下午明显,无盗汗,无皮疹,无关节肿痛,偶有咳嗽,为干咳,无痰,时有胸闷、气促,但无心悸、呼吸困难。无肢体活动障碍。期间予鲨肝醇及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无明显效果。

年12月29日,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体温37.0℃,查体除咽稍红外,无特殊;血常规:WBC4.48×/L,N0.64,考虑为病毒感染,予柴黄颗粒1包2次/天,效果不佳,仍反复发热,热型同前。年1月15日复诊,血常规正常(化验单未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图1)。

图1胸部X线片(-1-15):两肺纹理增多

具体处理不详,患者仍有发热,同时感胸闷、气促症状加重,稍活动后气促、心悸,干咳,无咳痰,自觉呼吸时胸痛,能平卧,四肢无浮肿。1月21日再次复诊,复查血常规:WBC5.47×/L,N0.70,血红蛋白(Hb)g/L,EB病毒衣壳抗原(EBV-VCA)抗体阴性,血培养结果在入院后回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阴性。1月22日肺部CT(图2)示:两肺纹理增多,两肺多发炎症,以两下肺为著,双侧胸腔积液,脾大。上腹部CT示:肝脏、胆囊无异常,脾大。血常规:WBC7.41×/L,N0.76,Hb97g/L,血小板(PLT)×/L,血沉53mm/h,降钙素原(PCT)1.05ng/ml。予奥司他韦75mgbid口服,甲泼尼龙40mg/d、莫西沙星0.4g/d静滴。患者体温下降,伴出汗多,仍感胸闷,为进一步治疗,以“肺部感染”收住我科。

图2胸部CT(-1-22):两肺见多发片状高密度模糊影,以两下肺为著;纵膈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不好,胃纳不佳,睡眠不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患者幼年有哮喘史,近几年未发作。幼时有因身体原因被遗弃和收养史。自诉有长期贫血史。否认吸毒史。心脏病史。否认

入院查体:

体温37.0℃,脉搏8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0mmHg,身高cm,体重45kg。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稍苍白,回答切题,自动体位,查体合作,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无肝掌,左腰臀部可见片状暗红充血斑块,与皮肤平,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右手腕、脚踝及左上臂可见蓝色纹身,未见皮下出血点,未见皮疹。

眼睑正常,睑结膜未见异常,双侧睑结膜可见有针尖样大小的淤点,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无乳突压痛。外鼻无畸形,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翼无扇动,两侧副鼻窦区无压痛,口唇轻度紫绀。双腮腺区无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下肺呼吸音偏低,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尖区搏动明显。各瓣膜区可触及震颤,心率82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向后背传导。腹平坦,腹壁软,全腹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2~3次/分。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无杵状指(趾),双下肢无水肿。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住院经过:

入院后急查血常规:WBC8.9×/L,N0.68,Hb86g/L,PLT×/L。尿常规:潜血(-),蛋白微量,红细胞(-),WBC(-)。肝功能:白蛋白26g/L↓,余正常。肌酐44μmol/L↓。电解质正常。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率1.15↑,D-二聚体0.6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乙肝标志物阴性,丙肝抗体阴性。

入院后继续吸氧,因患者有发热,血象不高,肺部CT为两下肺磨玻璃样改变,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能性大,继续奥司他韦75mgbid抗病毒及莫西沙星0.4gqd静滴抗感染,甲泼尼龙40mgqd抗炎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继之出现咳痰、痰中带血及咯血。患者意识清,精神差,体温36.9℃,心率次/分,呼吸41次/分,血压89/61mmHg,予储氧面罩8L/min吸氧,血氧饱和度92%~95%。查体:听诊心前区闻及明显心脏杂音,右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湿音。急查血气分析:PH7.↑,PO28.20kPa↓,PCO24.61kPa↓,标准碳酸氢根浓度28.40mmol/L↑,氧饱和度92.80%↓(氧合指数)。血B型脑钠肽前体pg/ml↑。复查肺部CT提示较前明显进展(图3),报告提示:两肺见多发团絮状影,边界模糊,心包内见液性密度影(心包积液),胸腔内见积液,肺动脉干增宽。同时,接到微生物室口头危急值报告:多瓶血培养均见阳性球菌(1月21日门诊血培养结果)。

图3胸部CT(-1-24):两肺见多发团絮状影,边界模糊;纵隔内见小淋巴结;心脏不大,心包内见积液;胸腔内见积液;肺动脉干增宽

关于诊断,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患者入院体检时发现有明显心脏杂音,但再三追问病史,患者及家属均否认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因该患者有被遗弃和收养史,故推测有此可能,但家属坚持口述在福利院期间曾做过相关检查,未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尽管入院时已考虑有IE可能,但患者血象一直不高(不支持细菌感染),病史及体检未发现明确栓塞表现(皮肤淤点、脏器栓塞、蛋白尿和血尿等,有轻度脾肿大,但未见明显脾梗死),贫血程度也较轻(患者自诉有长期贫血史),故仅疑似,并未确诊。入院后多套血培养很快报阳(说明菌落生长迅速)且结果一致(说明污染可能性不大,即假阳性可能性小),该诊断可能性大大增加。若为IE,如何理解患者肺部表现?存在以下疑问。

1、有无肺栓塞存在?IE造成的肺部改变多因右心赘生物脱落,经肺循环造成肺栓塞后继发感染所致。典型的肺栓塞在影像学上为楔形改变,与该患者表现不符。是否有多发小栓塞存在又继发感染可能?

2、关于肺部感染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结合血培养多次阳性,应为细菌性,但患者起病以来多次查血白细胞一直不高,肺部改变起初为毛玻璃影样,提示肺间质改变,是否有IE合并肺病毒感染可能?

3、单纯肺淤血还是肺淤血合并或继发肺部感染?影像学提示两肺多发团絮状影,并以两下肺为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及咯血,要考虑肺淤血诊断。但单纯肺淤血是否能解释所有肺部改变?有无合并或继发肺部感染?

4、有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年轻女性,发热待查入院,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肺部间质改变是否须除外基础疾病所致肺部改变?

入院第3天,血培养鉴定结果为缓症链球菌,药敏结果显示,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头孢噻肟敏感,左氧氟沙星敏感。紧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图4)提示:左房室增大,左室壁厚度正常。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二尖瓣前叶可见腱索断裂,A3及内交界连枷,前叶瓣尖左房面见7mm×4mm赘生物附着,后叶可见5mm×4mm赘生物附着,另于腱索上亦可见多枚细小绒毛状赘生物附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及重度反流。右房增大,右室不增大,三尖瓣前叶脱垂,但未见明显赘生物附着,三尖瓣中重度反流。中重度肺动脉高压(55mmHg),肺动脉增宽(内径32mm)。

图4经胸超声心动图(-1-26):左房室增大,左室壁厚度正常。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二尖瓣前叶可见腱索断裂,A3及内交界连枷,前叶瓣尖左房面见7mm×4mm赘生物附着,后叶可见5mm×4mm赘生物附着,另于腱索上亦可见多枚细小绒毛状赘生物附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及重度反流

至此,诊断明确:感染性心内膜炎(IE),二尖瓣腱索断裂,心源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根据以上结果,对该患者加用万古霉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心内科会诊意见,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考虑患者合并高热,在肺部音不增加的情况下,保持液体正平衡,补液后再考虑利尿,







































最好白癜风治疗方法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ytfy/38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