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冬季最易产生的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骨折为何一到冬天就高发?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骨折?人们常说“骨脆脆”是什么意思呢?寒冷冬季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冬季为什么容易骨折?
1、首先冬天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流供应循环不好,这时人们行动迟缓,走路常常不稳,因此容易摔跤。
2、天气寒冷,人的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反应迟钝,无意碰到什么东西后就容易绊倒。
3、冬天天寒地冻,老人穿衣多而厚,更易造成行动的阻碍,遇到险情往往反应不过来。
有一个误区认为冬季穿较多衣物,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有多严重,其实不然。衣服穿得厚了确实会对摔伤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人跌倒往往是强大的暴力传导至骨折处导致骨折,主要部位是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髋关节骨折。
4、冬季人体内水分少、骨头弹性差,也容易造成骨折。
5、冬季尤其是北方地区,雨雪天气后经常结冰或有积雪,地面湿滑,更容易摔跤。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骨折?
1、老年人大多患有骨质疏松症
只要经受轻微的外力就有可能发生骨折。比如有的老年人坐在汽车上颠簸一下,就可能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地上轻轻坐一跤,就发生股骨颈骨折。
2、老年人容易摔倒
这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老年人肌肉骨骼老化,机体平衡能力明显低于青壮年的时候,同时身体反应慢,遇到紧急情况容易摔倒;
二是老年人视力下降,老年人大多有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因此很容易被障碍物绊倒;
三是老年人经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有时会出现短暂性的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
四是老年人失眠的比较多,服用一些镇静催眠类的药物,也容易导致平衡失调而摔跤。
骨折后有哪些表现?
1、骨折后一般局部会有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呢?首先,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出血,加上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有时还会出现张力性水疱;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
2、骨折的三个特殊的体征:
畸形
畸形是指骨折移位以后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比如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型,有些骨折还有特征性畸形,如桡骨远端骨折后的餐叉样和枪刺样畸形/铲样畸形;
反常活动
反常活动指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也称为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骨擦感
骨折后两断端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声音。
了解骨折的三种特有体征,有助于对受伤后是否有骨折作出初步判断,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另外,如果初步判断为骨折的患者,可以在现场做一些必要的简单固定,以免在搬运过程中导致损伤加重。
骨折后的应急措施
1、如果单纯只是扭伤,切忌用药酒揉搓患处,应在24小时内进行冰敷,或用凉的自来水冲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24小时后再热敷,帮助活血化瘀和消肿。
2、如果摔伤比较严重,医院比较远,就需要学会一些现场急救措施了。
3、哪些骨折需要急救呢?最多见的几种情况:
第一开放性骨折;
第二骨盆骨折;
第三脊柱骨折;
第四多发性骨折;
这几种情况不尽快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
骨折之后处理不当的后果?
很多人认为:老人冬季骨折是很常见的事情,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死亡率高,5年存活率很低。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部分老年人在发生髋骨骨折后,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能长期卧床。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骨与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已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65以上的老年人,每增加5岁,骨折的危险性就增加1倍。
老年人骨折有其特点:
1、骨折发生率高,而且经常是多次发生。
老年人骨质疏松,只要经受轻微的外力即可骨折。比如有些老年人说就打了个喷嚏,或伸了个懒腰,脊柱就骨折了;摔倒时手轻轻一撑,就引起桡骨远端骨折;在地上轻轻坐一跤,即可引起股骨颈骨折。老年人骨折增多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骨质疏松。
2、老年人骨折有好发部位。
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髋部、胸腰段及桡骨远端,这些部位承受压力较大,骨质疏松又比较严重。如髋部骨折的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这是松质骨与致密骨交界处,轻微外伤即能导致骨折;还有桡骨远端骨折,跌倒时老人常先用手撑地,体重压于腕部,常易骨折;还有脊柱压缩性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
3、骨折愈合慢。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骨折愈合较青少年慢,而且有些部位骨折愈合的可能性极少,如股骨颈骨折,因此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骨折的常用方法,有时即使移位不明显,也行半髋或全髋置换,这样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因此,治疗老年骨折的目标是努力恢复患者自理能力。
4、骨折以后后遗症多、并发症多。
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肝病、慢支、哮喘、糖尿病者较多,因此,治疗老年骨折患者必须兼顾原来的内科疾病,有时甚至还必须先治内科病,待病情稳定后再医骨折,不能本末倒置,反之有生命之忧。生命都不存在了,骨折复位再好又有何用?另一方面,由于老年骨折患者愈合时间长,久卧床上,较年轻人更易产生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因此,对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要引起高度重视。许多老年骨折患者并不是死于骨折,而是死于骨折并发症。
如何预防骨折?
首先,防止跌倒是预防骨折的关键措施。
老年人容易摔跤,那么怎样预防呢?主要是要有预防摔跤的意识。
1、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比如眼疾、心血管疾病,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
2、要随身带拐杖,养成用拐杖的习惯,去稍远的地方要有人陪同。
3、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时要减少活动,以静止为主,家人要注意陪护。
4、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比如房间内、楼梯口,不放置障碍物,要让老年人行走通畅,避免绊倒。
其次,防治骨质疏松。
怎样防治呢?首先调整生活方式。
1、戒烟。
吸烟不仅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及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可导致骨质疏松。研究表明,烟草中的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的形成。
2、戒过量饮酒。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过量饮酒均会导致骨质疏松。各种酒类中,白酒和啤酒致骨质疏松作用明显,而葡萄酒作用不明显。酒中的乙醇可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3、避免过量引用咖啡及碳酸类饮料。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咖啡的摄入量与骨丢失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咖啡摄入人群。咖啡中的咖啡因可刺激骨吸收,降低骨基质对钙盐的亲和力。引用碳酸类饮料如汽水、可乐、雪碧等,同样不利于骨健康,因此要少喝碳酸类饮料。
4、合理营养。
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虾皮、、豆制品、坚果等,多吃这些食物能补充不少钙元素。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