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我爸爸年纪这么大了,已经不能起来走路了,出院回家大部分时间都趟床上了,我是不是平时注意多翻身就可以了”这是老年科出院患者家属的询问,对于这样的询问在我们科室可以经常听到。“90后”的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很常见,那么仅多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够吗?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当然不够。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长期卧床会带来哪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护理。
长期卧床会容易引起“卧床综合征”。什么是卧床综合征?
指老年人因衰老、长期患病、伤残或人为因素造成护理不当等原因,导致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全部需要他人帮助,进入卧床不起状态,继发多系统并发症,导致躯体结构、功能及心理状况受损。
“卧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哪些?
长期卧床对循环系统、骨骼肌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带来不同程度损伤,出现多种并发症。
常见有压力性损伤、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肌萎缩、关节挛缩强直等。
我们该如何护理呢?
1.加强翻身,特别是无法自主翻身的老人,应给予每2小时翻身,使用R型垫及气垫床等减压装置,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2.长期卧床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我们应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条件允许的话,可将床头抬高30-45°,半卧位与卧位变换,利于痰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3.长时间的卧床,活动减少,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饮食上我们因尽量清淡,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多饮水,同时在床上多做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踝泵运动等。
4.长期卧床还需警惕肌肉萎缩,运动及功能训练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的主要方法,包括耐力训练、抗阻训练等,老年人可在床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抗阻力锻炼,可提高肌肉力量。
利用弹力带做上肢和下肢抗组训练
扩胸运动:可坐床边或平躺,双脚与肩同宽,双手紧握弹力带,贴近身体,呼气时做扩胸动作,吸气时缓慢回到开始姿势。
单腿踩踏:弹力带悬空踏在左脚下,手攥弹力带两端,左脚向下踏,右脚同理。
利用举哑铃进行上肢抗阻训练
平卧或坐位双手向举哑铃,选购哑铃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一味追求重量。无哑铃的也可以利用矿泉水瓶等重物替代。
利用沙袋进行下肢抗组训练
一定重量的沙袋可以给腿部带来负重,锻炼腿部肌肉,同样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以上都是非常简便,在床上就可以完成的动作,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话同样适用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无法自主活动的,陪护人员可以给予被动运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避免长时间的卧床。除躯体并发症的预防外,我们也要重视老年人心理的疏导,对于老年卧床者应多陪伴,多交流多沟通,提高其内在积极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给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点击蓝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