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在阅览室里改变世界,大英图书馆这场展览带

年是卡尔?马克思诞辰周年。自今年5月起,大英图书馆特别在常设馆藏精品展厅里推出了一个名为“卡尔与爱琳娜?马克思”的陈列展。卡尔?马克思或许要算大英图书馆的读者中最有名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年,马克思一家从欧洲大陆逃亡伦敦后,马克思几乎天天来到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大英博物馆圆拱形阅览室做研究,准备撰写《资本论》。

▲法语版《资本论》扉页的马克思肖像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大英图书馆带来“卡尔与爱琳娜?马克思”陈列展,展览规模很小,只有四个展柜,所有展品都来自大英图书馆的馆藏。不过,因为马克思与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特殊渊源,以及阅览室在马克思建构他的共产主义理论宇宙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个展柜里陈列的展品都极为独特、珍贵。它们不仅包括罕见的初版德文《共产党宣言》,还包括马克思、妻子燕妮和他们的小女儿爱琳娜的亲笔书信,以及《资本论》的俄文版译者N?F?丹尼尔逊(N.F.Danielson)捐给大英图书馆的一批书信等。

▲“卡尔与爱琳娜?马克思”陈列展现场,摄影:SamLane

亲笔书信是亲密而生动的,观阅一件件展品时,手稿中字里行间的表达、字迹的轻重缓急,仿佛能够让人跨过历史的大叙事、社会百年来的变迁,以及那些依靠印刷书籍传播的抽象的思想和理论,一下子穿越回到-年代的马克思的身边。展览上还辅以大英图书馆机构档案中的相关记录和文献,展览叙事从多个角度讲述了马克思与伦敦、与大英图书馆,以及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人物之间的故事。

马克思在伦敦

年初春,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表达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决心由地下活动转为地上,公开发表言论、发挥政治影响、壮大队伍的诉求。年欧洲正值革命浪潮,从意大利、法国,再到德意志邦联,武装革命运动在先后在欧洲各国展开。但《共产党宣言》却并没有对这些革命产生任何重大影响。宣言结尾那句“全世界的无产主义者,团结起来!”虽在20世纪回荡在世界各个角落,深入人心,却在《宣言》最初发表时鲜有响应。

▲于年2月出版的首版《共产党宣言》。首版以德语出版,在伦敦利物浦街印刷。

《宣言》最初以德文发表,它对年欧洲革命浪潮的影响也只多集中在德意志邦联。当时遭普鲁士政府驱逐先后逃亡法国、比利时的马克思又遭到比利时政府的驱逐,和恩格斯先后回到科隆参与到革命当中。但不久他们编辑的《新莱茵报》就被普鲁士政府停办。马克思于年夏天携一家逃亡伦敦。

▲“卡尔与爱琳娜?马克思”陈列展第一版德文《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信件展出现场,摄影:SamLane

大英图书馆的展览从第一版德文《共产党宣言》开始。第一个展柜侧重讲述马克思在伦敦的生活。当时马克思一家常常陷入经济困境,除了依靠家人的资助外,他们还常常要去当铺换钱或向朋友借钱。马克思到伦敦后开始高强度地学习、研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度过。年6月12日马克思首次注册成为阅览室的读者。那时,读者证需要每6个月更新一次,而通过当年的签到记录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作息规律——他通常每天从早10点就进入阅览室,一直待到晚7点。他的最后一张读者证于年过期。

▲马克思于年7月21日续期的大英图书馆读者证

第一展柜中还包含一封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写给简?科莱(JaneCollet)的信。简是与马克思合作的编辑科莱?多布森?科莱(ColletDobsonCollet)的妻子。科莱和马克思一家常常聚在一起朗读莎士比亚,两家的孩子们很小就一起在浓郁的文艺氛围中长大。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很多流亡英国的法国人也常常参与聚会,马克思的家里满是用法语辩论的革命者。年道格勃里俱乐部(DogberryClub)成立,它是一个朗读、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团体,科莱和马克思两家是主要成员。莎士比亚是马克思最崇拜的作家。燕妮在信中特意邀请简带着孩子们来家里作客,因为燕妮的大女儿生病了,或许一起读读莎士比亚能让她高兴起来。

翻译《资本论》:N?F?丹尼尔森捐赠的书信

马克思常年在大英图书馆的研究与思考,汇集在出版于年的德文《资本论》第一卷中。和《共产党宣言》类似,德文的《资本论》的出版似乎默默无闻。但马克思深知《资本论》的意义和今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于是他主动而系统地向大英图书馆捐赠《资本论》,确保未来人们可以查阅。但马克思分批捐赠《资本论》的做法也让图书馆员们伤了脑筋。大英图书馆的机构档案中保留着一封当时图书馆员之间的通信,信中名叫托马斯?巴特勒的馆员说自己搞不太清是否已经收到了德文版《资本论》的第九分册和最后一卷分册,请同事和“马克思博士”确认一下,“他的通信地址是1stMaitlandParkRoad”。

▲大英图书馆藏法语版第一版《资本论》中马克思手写的序言

至75年间,法语版《资本论》第一卷被分为六个部分发表于一份法语报纸,采取这种形式是为了便于工人阶级的读者接受。可是,马克思对法语版的翻译并不满意。他曾写信给《资本论》俄文版的翻译N?F?丹尼尔森抱怨,说他在读法语版翻译时,总忍不住重新翻译一些段落,因为法语版的译者常常仅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法国读者根本搞不明白什么意思。展览上陈列着一本由马克思捐给大英图书馆的法语版《资本论》,据策展人介绍书中空白处有一些笔记,常常是在修改翻译的措辞,很可能是马克思留下的。

▲“卡尔与爱琳娜?马克思”陈列展俄语版《资本论》以及恩格斯询问《资本论》第二、三卷的信件展出现场,摄影:SamLane

《资本论》俄语版译本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译本了。展览中有一本由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捐给大英图书馆的俄语版《资本论》。马克思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在先后经受了妻子燕妮及大女儿过世的打击后,他也于年去世。《资本论》第二、三卷是完全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留下的大量资料和书稿笔记整理完成的。在展览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的笔迹非常小而潦草,恩格斯在一封信中曾说,马克思的这些书稿“除了他以外任何一个人都难以辨读”。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也介入《资本论》二、三卷的整理编辑,她与恩格斯也参与到了翻译《资本论》的工作中。

▲卡尔·马克思一家与恩格斯于汉普特斯西斯公园的合影,图片来源:RIANovosti/Alamy

俄语版的翻译N?F?丹尼尔森后来将他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通信捐给了大英图书馆。这些信件大部分都被收录到此次展览中,其中不仅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论》撰写、编辑和翻译的思考,还有两封信格外重要——它们侧面记录了马克思与巴枯宁之间的政治斗争,也就是第一国际中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红黑对抗”。俄国人米哈伊尔?巴枯宁是第一国际(FirstInternational)中无政府主义分支的核心人物。他与马克思的分歧主要在于是否需要建立无产主义者政权。随着巴枯宁在第一国际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越发对他难以接纳。

▲卡尔?马克思(左)与米哈伊尔?巴枯宁,图片来源:lib







































北京哪看白癜风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xefy/189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