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写于年12月至年1月,年2月21日在伦敦发表。同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这份文件最初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为该组织的目的和程序。
该宣言鼓励无产者联合起来发动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并最终建立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
年8月22日,《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周年,回望《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
作者简介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年5月5日-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VonEngels,年11月28日-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
读书心得
胡雨璐
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虽然这些句子已读过很多遍,但每次读来都还是令人心潮澎湃、充满力量。
觉得《共产党宣言》像一把利剑,狠!准!对资产阶级的评判很直白、不留情面;对共产党观点的论述很明朗、很直接;他的号召振奋人心,很有力量。对于他人对共产党的指责也毫无惧色地一一回应,全文充满力量。让人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坦荡,观点的明确,态度的强硬。
马克思也很善于表达。“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他的这段描述令我印象深刻。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唯利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自私、残酷及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是多么可怕。同时也对资产阶级产生质疑,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作为一种有感性一面的动物,怎么会只考虑利益,不顾及丝毫情感!不可否认,资本主义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物质的确很重要,但资本主义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欲望、贪婪,甚至不惜剥削他人,牺牲他人的利益以换取自我的物质满足,这种思想带来的是物质满足、情感匮乏带来的空虚感和为了利益的不择手段。而且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模式,不仅不能长久,而且容易滋生懒惰、享乐主义,最终不利于社会发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深刻的揭露、批判,对共产主义的论述,及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的自信,让我更加坚定确定共产主义思想。虽然隔了上百年,但这本书中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借鉴这些思想,学以致用,让其为现代服务。
孟德超
级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共产党宣言的新思考
期待已久的学习过无数“金句”的《共产党宣言》今天终于读完全部。近一百七十年前的文字,今日读来,仍觉哲理深邃、豪气满怀。阅读过程中,我还自觉或者是不自觉地联系到了中国的现实,虽然文章背景与当代中国迥异,但是我还是受启发而有所思索。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开篇的一句话让我吃惊,起初竟然怀疑翻译错误,原本意如此,是那些旧势力的看法,他们害怕了,他们胆怯了,他们不得不承认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势力”,共产党人就在这种情形下发声了。
马恩认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观点之一,不光在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自成文史以来,每一个社会阶段都有着对立的阶级。那么,我想现在的中国还有没有阶级呢?或者说有没有阶级对立呢?建国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基本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阶级差异也就随着消失了。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壮大,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关系。但是,当前中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阶级的实际存在就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一样,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完全不会对中国现在的社会和谐产生影响。
同我认为的一样,“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他们反对专制、抗争压迫、推翻封建,争取自由民主。但是为什么在其掌权之后,嘴脸变得如此丑陋呢?我想这是阶级本质决定的。纵观中国封建史,每一次成功的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都是葬在又一次农民起义之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小农社会的落后性使得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一个无尽的循环,掌权者上台之后,可能主观上想改变,但是也没有那种客观基础。类似的,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产物,为资本社会服务而生,不可能牺牲自己的一丁点儿利益,不可能为无产阶级着想!由是观之,资本主义如果不改革是必然要灭亡的。
看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描写,“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虽然我们不是资本社会,但是这些夸张的描写仍然让我内心恐惧。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我感受到了这飞速变化的时代,我害怕人们在机器时代真的变成冰冷的机器……我们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明有了很大进步,我相信,资本主义社会的悲剧不会在中国重演。
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残酷但是真正的事实,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了整个世界,或武力强迫,或潜移默化,或利益诱导,总之,进入世界现代史之后,尤其苏东剧变之后,整个世界绝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国家。其实,千篇一律不是好,习总书记都说过“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可是,西方国家没有给广大发展中国家“试鞋子”的机会,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当今中国发展成绩骄人,吸引了很多国家目光。恐怕这才是“中国威胁论”的根源,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不愿意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
“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推动所有其他部分前进的部分”,这一句让我想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没错,中国共产党就是最先进的、最坚定的,始终不渝地秉持初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想保持先进性,必须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全面学习、深入贯彻,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中,马恩列举了许多“虚假的社会主义”,这也说明了理论正确性的重要,理论指导实践,必须首先保证理论是真理的具体化。除此之外,我们鼓励思想多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指导思想必须统一,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不敢说完全是真理,但大部分是正确的,是经历千百年光辉不减的。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但是不迷不读死书,我们要“迷信”它的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还要学习马克思的精神,博学多知、严谨治学,为世界共产主义奋斗的高尚情怀。
最后,我也不知道共产主义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是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以此改善世界,我相信未来的世界会越来越美好,毕竟有中国!
何瑞欣
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
《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共产党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这部宣言露骨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无耻罪行,揭露了社会上压迫与被压迫的现象及其不合理性,有力地回击了各反动派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最后,这部宣言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为《共产党宣言》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这部宣言的理论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共产主义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向共产主义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8年艰苦奋斗玉汝于成,28年真理之火熊熊燃烧。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群众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这天;历史同样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与时俱进,勇立潮头——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共产党宣言》到“习近平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数十年间,马克思、恩格斯一向注意用实践检验自我的理论,在总结年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阐明了不断革命、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从而使自我的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严整的体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实践永无止境;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永无止境;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务必始终坚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今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周年。这本每一个共产主义者必读的启蒙读物。在一百多年的今天,仍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个性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样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
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持续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就应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就应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党的生命活力是与党有无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潜力联系在一齐的。“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状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编辑:陈质晶审核:骆婉婷)
不当你的世界只作你的肩膀
华师政事儿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社群营销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