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痰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咳嗽痰多治疗很重要。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患者顺利排出痰液,可降低感染风险,降低住院治疗的风险和费用。以下是排痰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患者不妨借鉴:
有效咳嗽排痰法咳嗽分为主动咳嗽和刺激性咳嗽,有效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反射性防卫动作,但咳嗽并非都是有效的,有的咳嗽达不到真正排痰的目的,所以要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方法:适用于神志清醒并能咳嗽的病人。取舒适体位,先行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将痰咳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或病人取坐位,双脚着地,双手环抱一枕头顶住腹部(促使膈肌上升),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引流排痰法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适用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有大量痰液而排出不畅时;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绀者,近1~2周内曾有大咯血史,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而不能耐受者。
1、操作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2)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患者合作。
(3)操作护士:洗手、戴口罩。
(4)环境:整洁、安静。
3、操作步骤
(1)引流前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先遵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
(2)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原则上病变部位位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有利于潴留的分泌物随重力作用流入大支气管和气管,进而排出。如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位于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不同病变部位及引流体位见图1和图2说明。
(3)引流时,嘱患者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可采用胸部物理治疗的方法(叩背、振动排痰等)帮助患者排痰。
(4)引流顺序:先上叶,后下叶;若有二个以上炎性部位,应引流痰液较多的部位。
(5)引流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记录排出的痰量和性质,必要时送检。
图1.不同肺部病变部位患者体位引流示意图
图2.不同肺部病变部位患者体位引流示意图
4、方法:体位的配合原则是病变肺部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倾斜俯卧位,头低45°——治疗部位:两肺下叶和后底区
倾斜左右侧卧位,头低45°——治疗部位:两肺下叶外底区
倾斜仰卧位,头低45°——治疗部位:两肺下叶前底区
倾斜左右半侧卧位体位引流,头低30°——治疗部位:右肺中叶
半侧卧位,向后靠,头高30°——治疗部位:两肺上叶前区
俯卧位,病人屈膝俯卧位,用多个枕头垫高髋部,务必使胸部低于髋部,反复振动叩击后背部,依次由两侧向中央或患侧向中央进行。——治疗部位为两肺下叶的后侧部
侧卧位,反复振动叩击前胸和后背部,依次由高位或病患部位向胸背部中央进行。——治疗部位为肺中叶和下叶。
5、注意事项
(1)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咯血、颅内压升高、活动性肺结核、胸肋骨骨折、气胸、呼吸困难等患者不宜使用体位引流。
(2)体位引流一般在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在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
(3)引流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并发症时,立即停止引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实施体位引流时应在床旁备吸引装置,避免痰液过多引起患者窒息。
(5)如果出现以下体位引流效果良好的指标,应继续进行此治疗:排痰量增加、症状改善、血气测定值或血氧饱和度改善或恢复正常。
(6)根据患者病情,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
具体需要哪个体位还需要医生根据影像学上病变部位来确定。
叩背排痰法是通过叩击背部,促进附着在气管、支气管、肺内的分泌物松动以利其排出。
方法:
1.协助患者坐位或侧卧位。
2.操作者五指并拢呈弓形,用中等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的力量、腕关节用力,以40-50次/分的频率、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背部。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
3.每次10-15分钟。
4.同时指导患者深吸气后用力咳痰。咳嗽时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腹肌用力收缩、在深吸气后屏气2-3秒再咳嗽,重复数次。
5.咳嗽后注意心律,有无缺氧,听诊呼吸音。如果心率每分钟增加20次,喘息、缺氧则应暂缓咳痰,并予以吸氧。
辅助排痰法1.稀化肺部分泌物:痰液粘稠难以排除,在使用祛痰药物的同时,应适当多喝水补充液体。
2.保持呼吸道的湿化:对于痰液十分黏稠无法咳出的患者可应用雾化和超声吸入法。雾化吸入痰液溶解剂、支气管扩张剂等。
3.翻身:重症、年老的病人长期仰卧,咳嗽费力很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该加强护理,每1~2小时翻身一次,不仅有利于痰液排出,而且可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
排痰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排痰方法,如肺大泡的患者避免用力咳嗽、叩背排痰法以防肺大泡破裂;近期大咯血病人严禁体位引流,以防窒息,同时积极控制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早日下地活动,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肺部疾病患者的福音--肺笛
张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