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对腰突症的康复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腰腿痛十分严重,对此,临床专家医护人员在积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专家护理措施外,尚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原因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的纤维环有磨损、破裂,负重和体重的压力可加重髓核突出,而卧床可使腰背肌、椎间韧带、关节囊松弛,椎间关节间隙开张,使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另外,卧床休息时椎间盘内压降低,有利于尚未完全破裂椎间盘的部分回缩,亦有利于神经根炎症与水肿的消除。卧床休息还可在很大程度上解除因腰背肌痉挛和腰椎周围韧带的紧张对椎间盘所造成的挤压,使突出的髓核组织随之脱水、缩小。同时卧床休息也助于神经根和营养血管等局部组织受压症状的解除,有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尽早恢复。此外,卧床休息避免了弯腰与负重,从而消除了可能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
卧硬板床休息是患者可采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康复方法,通过可以减轻因体重对腰椎的负重,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减少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减少神经根的紧张性,减少神经根水肿,促进神经根炎症吸收,防止神经根粘连发生。更好配合手法复位的整复专家护理的效果,休息就是平卧在硬板床上,只允许在床上翻身,但翻身不可扭腰,不允许下床站立走动,进餐及大小便时最好都在床上完成。当然整复专家护理5天后可在床上配合各种动作的锻炼。如果因特殊情况要起床必须要用腰围固定腰部进行保护,不做任何屈腰动作,更不要做体力活动。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何又如何卧床康复腰椎盘突出症患者在卧床时需要注意事项:
(1)卧床要求卧硬床。具体讲就是木板床上铺薄褥或垫子,较硬的棕床也可以。
(2)患者仰卧时,可在腰部另加一薄垫或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俯卧位时则床垫要平,以免腰部过度后伸。
(3)卧床休息要严格坚持。即使在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佩带腰围下床,也不能作任何屈腰动作。如患者因生活不便而不能坚持卧床生活,会影响疗效。
(4)卧床休息中最难坚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卧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搀扶下地去厕所。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为这时腰部过度前屈,椎间盘更易后突。
卧床休息就是让病人平卧在硬板床上,只允许翻身,而不坐起或站立,该方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基本、最简单的辅助疗法,没有任何附加痛苦,初次发病及疼痛明显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因此,卧床休息被公认是一切非手术疗法的基础。该方法简单实用,患者无须过多的专业知识就可在家应用,但如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要点,则效果会更好。首先是要做到有针对性,即卧床休息须根据腰腿痛的轻重、病程的长短而有所不同。急性发作、疼痛剧烈者,可卧床休息1~2周。在此期间若配合骨盆牵引,会得到更多的制动,疗效会提高。疼痛较轻、病程较长的患者,可不必整日卧床,每天可在适当下地短时间下地活动2~3次,总以不引起疼痛加重为原则,卧床休息总的时间也应掌握在2~3周以内,过久的卧床反而会导致神经根的黏连和腰背肌的萎缩,反而会影响腰椎的稳定性。其次要做到辨证施卧,病情重者须整天绝对卧床休息,进餐、洗漱及大小便时也不能坐起或站立,禁弯腰提取重物,以解除腰背肌的痉挛,促进周围组织修复。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平卧位大、小便,可以扶拐或由人搀扶下地去厕所,但切忌在床上坐起大便,因为这时腰部过度前屈,椎间盘更易后突。临床也可见有些病人虽经卧床休息数周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其原因可能是并未完全卧床休息,还在兼做事家务或其他工作,或未待疼痛症状减轻便过早恢复工作,从而使症状时隐时显、辗转迁延。再者对床具的选择也应有讲究,木板床上铺薄褥即可,较硬的棕床也可以,但过度舒适的席梦思与大沙发则效果较差。腰椎生物力学研究证实,仰卧位时椎间盘内压最低,所以,卧床休息应以仰卧姿势为佳,侧卧次之。俯卧位时则床垫要平,仰卧时也可在患腰部垫上合适的小园枕,以使腰部过伸,达到自身牵引的目的,同时令膝、髋保持一定的屈曲,这样可使肌肉充分放松。最后,卧床休息期间要注意防寒保暖,若门窗关闭不严,或被空调冷风所扰,睡卧当风,则容易引起腰背肌收缩而使疼痛症状加重。
卧床康复患者的便秘如何解决?
卧床患者很容易发生便秘,主要是因为卧床患者活动少,消耗少,吃得少,胃肠蠕动慢,加之身体多虚弱,排便时用不上力,故易发生便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后,首先要检查排除因结肠或直肠病变、机械性肠梗阻等。在注意饮食调节的同时,每日增加腹部按摩,并服用麻仁丸5g,每日3次,或杜秘克(乳果糖溶液)2包,每日晨一次顿服。尽量不要用番泻叶、大黄、果导等刺激性泻剂。如患者大便就在肛门口却解不出,可通过灌肠或用手指抠粪的方法排出粪便。老人长期卧床易引起的并发症老年人免疫能力差,易患上各类的疾病。很多重病的老年患者都会长期卧床不起,以为这是一种好的修养方式。然而老人长期卧床可能患上很多种类的隐性疾病,没有做好卫生处理的长期卧床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老人长期卧床行为到底会被那些疾病盯上,下面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1.坠积性肺炎:老年人卧床以后,肺活量减小,痰液分泌增多,且不易咳出,尤其合并有慢性支气管肺炎、糖尿病等老人。痰液积聚在肺部,多继发肺部感染甚至进一步继发MODS导致患者死亡;2.压疮:老人末梢血供较青年人差,长期卧床以后,腰背部、骶尾部、足跟部皮下软组织较少处,很容易发生压疮。若护理不周可能继发感染,若再合并糖尿病,问题就更严重了;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人尤其女性或肥胖患者,髋部骨折以后,下肢制动以后,很容易继发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下肢肿胀疼痛。若血栓脱落形成栓子继发肺梗死,是致命的,很凶险。老人长期卧床以后,活动量递减,食欲减弱,进食量减少,往往会继发性的食欲下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患者精神状态下降的衰竭症状。再之,卧床以后胃肠道蠕动减慢,大便干燥难解,护理困难;并且老人的骨质疏松会进一步加重,这样就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卧床以后,患者体质下降,提抗力下降,一着凉就会感冒,进而会诱发患者原有的各种疾病,如血糖不再平稳,血压波动大,诱发心衰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即便是有患有疾病的老年患者也应该多小幅度的运动,老人长期卧床对于身体绝对是有害无益的,不是终日卧床就可以求得所谓的休养。
来源:青松护理
(长按图片后点击“识别图中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