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顾钰民: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思想研究
杨承训 承谕:三大历史标志的大逻辑与新时代伟大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的感悟
徐崇温:中国道路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
沈斐:“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内涵
——基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分析
纪建强 周长峰: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赵意焕:我国新时代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困惑与出路
——基于我国西南部某山区县的调研
王立胜 陈雪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阶段性
吴宣恭:混合所有制的特点、作用及其改革
余品华: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马春玲:毛泽东苏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历史启示
单劲松:—年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与决策
曹应旺:坚定中国自信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杨文圣 王勤瑶:论《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理论的新时代意义
刘宏曼 郎郸妮: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姚勤华 杜梦渊:国际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新趋势分析
——以海外党的十九大报道为例
第二期
陈学明 马拥军 姜国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
肖巍 韩欲立 林青 任帅军: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周文 方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吴新文: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王炳林 房正: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
刘诚 陈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包容性的生成和发展
左鹏:中共党员不准信仰宗教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陈第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巩固
王紫潇:“红色经典”改编及其价值向度
蒋国栋: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若干新表现
邹波:从职能变迁看民政事业的改革路径和发展方向
刘铮 白银珠:新时代中国不平衡发展难题的政治经济学阐述
刘娜娜:恩格斯国家职能理论再研究:回应与启示
王芳 于少青:“互联网+”的逻辑转变与共产主义道路旨向
——基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人的发展理论的思考
金永明: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外交创新及话语权问题
尹栾玉 IgorGavra:东欧转型30年的制度变迁反思
——以《代顿协议》后波黑社会发展为例
第三期
周建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建农村建设的集体化机制
陈玉萍 丁士军 孙飞: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基于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理论的视角
刘晓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
——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张兴隆:自觉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周新城: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指导思想、政治方向是否正确
——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
陈树文 庞坤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逻辑理路
轩传树: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基于结构—功能的分析
赵玲 徐华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消费合宜性论析
李成勋: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及其在《资本论》中的地位
——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
王公龙:《共产党宣言》与科学理解共产主义的视角
欧阳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意义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周年
季春芳 李正华:毛泽东治国理政思想的现实启示(—)
冯裕强: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文化扶贫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对《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的研究
胡为雄:建国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房士鸿:“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
——论周恩来在新中国水利建设中的人民立场
马拥军:对“共同价值”现象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第四期
杨明伟:毛泽东晚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深思
刘世军: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制度文明及其独特优势
朱新山: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
杨静 陆树程: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要求
——学习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
濮扬:新时代实现精神富裕应走出拜物教的影响
陈鹏:对当今中国主体意识群体的分析
谢华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
——由早期对《资本论》方法论的评论引发的思考
白海燕:习近平领导魅力的家风向度
李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处理“裙带关系”的6封家书钩沉
张杨 程恩富:毛泽东农村调查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启示
张建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于浩: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法理学演变
——兼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
朱爱叶:从人类命运的当下困境看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
张懿 夏文斌:马克思《—年经济学手稿》的生命哲学思想管窥
张毅攀: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研究
蓝江:不平衡矛盾与一分为二
——巴迪欧论毛泽东的《矛盾论》
第五期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底线问题
王贤卿 董扣艳:网络二次元叙事对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启示
王媛媛:场域变迁视角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转型研究
王翼: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的分析批判
欧阳雪梅:振兴乡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路径
张帅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法治乡村建设
王爱桂: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
陈伯庚 陈承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里程碑
沈开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几个特征的思考
王鑫: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党对市场作用初次肯定的基本经验探析
周新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
——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杂感
陈锡喜:马克思的人格力量及其坚守
吴英:研究正义问题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指导
李放: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张荣军 陈广亮: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视域中的当代资本布展
第六期
曹泳鑫: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研究视野
马婷 唐贤兴:健康障碍的消除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习近平人民健康思想研究
吴跃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内在逻辑
唐亚林 刘伟: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政治逻辑、实现机制与新型空间
李德 闫昕潮: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杜仕菊 刘林:脱嵌与再嵌:新时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包容性重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为视角
魏旭:马克思的产业升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结构转型的指导意义
张泓铭:产能过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
——兼论解决之道的需求导向分析
冉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要性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基于生产—分配理论的分析
袁秉达:毛泽东诗词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以习近平引用毛泽东诗词为例
曲婧 何林:中国共产党对党性修养和干部政治素质高标准要求的坚持和发展
余力 陈章龙:弘扬传统文化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季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中联部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专题研讨会综
宋朝龙:世界历史视野下中国道路的制度潜能和意义
——北京大学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专题摘要
张爱武:论“两制共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褚艳红:西方“中国通”中国观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
姜尔林:西方现代官僚制的困境及中国实践的启示
第七期
何召鹏 卫兴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个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杨承训:优化人民美好生活的微观支点
——立足实际重新认知和运用马克思“个人所有制”论
张霞 李成勋: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路径指向
——基于《资本论》中的按比例发展理论
黄瑾 李建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论的新发展
韩汉君 王玉:社会主义金融必须回归本源
——学习习近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思想的相关论述
吴海江 徐伟轩:“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
苏科伍 马小利: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辉煌历程
——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的思考
速继明:革命文化是维系民族长盛不衰、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精神动力
姚涵: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
邓国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研究
李洁: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内在冲突探析
林建华:新时代基层意识形态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调查分析
胡剑慧 陈晓静:珍视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生长
——基于几个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分析
张胜利 丁晓强:政治话语文风转变视角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构建
徐瑞矫 史向军:新时代理想信念知行合一的内生动力研究
第八期
王曾:论中国智慧
杨卫 郑佳: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孙建华 马焕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述论
钟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伟大实践
胡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关于民主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孙蔚 杨亚琴:论共产党领袖核心地位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向度
顾红亮:加强理论修养的三个途径
王纪臣尚庆飞:近10年来国内毛泽东研究的热点、评价及走向
——基于人大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8—)的统计分析
秦文: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逻辑及当代启示
周义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路径探析
——以发挥清明等传统节日文化价值功能为载体
陆晓禾:政徳建设从“廉”破题
郑有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资本
——基于改革开放40年跨越发展经验的探讨
甘梅霞: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方式变迁及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戴双兴 李建平: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谢长安 丁晓钦:全球生产体系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周年
张新宁 张晓明:马克思主义与北美左翼新战略
——年纽约左翼论坛述论
第九期
朱佳木:陈云与改革开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杨明伟:“枫桥经验”的历史来源和现实启示
——毛泽东、习近平 ——兼论政治上的堕落是最大的危险
姜佑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朱晓虹 张应杭:新时代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以增强文化自信的若干思考
胡伟: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论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
徐崇温 来庆立:修正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给马克思主义带来的严重危害
——访徐崇温先生
周新城: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周年
马拥军: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兼论修正主义的历史教训与现实危害
林进平:马克思主义与正义
——伯恩施坦与考茨基、梅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之争
王治东 田锋:挑战与机遇: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学科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
徐立波 朱小玲: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形成的历史基础及现实启示
马福运 张聪聪:浅析大数据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应用
第十期
徐俊忠 邓琴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缘起
——聚焦于新中国“一五”时期后毛泽东的艰难探索
张斌:习近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与现实思考
王岩 李义: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侯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工作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郝清杰:我国社会建设不平凡的40年基本经验探析
胡伟: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高斐: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社会主义教育经验为借鉴
陈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的理论基础、现实需求及实现路径
刘子杰:新时代我国文艺生态审思
——基于主旋律文学的视角
张永禄: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现状与反思
申淑 征王丹: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面临挑战的思考
——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角
沙军:“课程思政”的版本升级与系统化思考
刘华: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和理论研究述评
俞正樑 张建辉:人类文明之变与中美历史命运
穆斐 赵彦璞 陈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初探
第十一期
郝立新 朱紫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境遇与价值选择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王永贵 刘希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四个维度
高祖林 郑善文 辛玉玲:新时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导向与实现路径
金朝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心和举措
徐世甫:新时代网络舆论引导缺场生成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郑通斌: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研究述评
谭苑苑 李建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探索:从马克思到习近平
李正图:政府秉持主体型产权原则的所有制经济基础
韩冰: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雷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新论断
李传兵 赵馨姝: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辩证思维与价值哲学的双重践履
沈玉梅:在经典理论与新时代的互动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热点追踪
李帅: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实境遇与发展路径
曹峰旗:从外延转向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姚鑫宇 鲁宽民:主流理论的网络化诉求
——第二届“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述要
第十二期
朱继东:习近平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前进方向、道路的重要论述及启示
张国:习近平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及其贯彻执行
周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述评
马文武 李中秋:中国特色减贫实践:—
——基于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分析框架视角
董必荣 魏南海: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跃迁
欧阳雪梅: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化建设
储著武 边钰:改革开放40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历程与经验
方世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好生活的生态权益向度思想研究
陈敏光: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法学启示
罗嗣亮 陆智乐:党的文艺事业要抒写和歌颂党和人民
——从毛泽东诗词塑造党和人民的艺术形象说起
吴培:论《资本论》中的“三个崭新因素”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启迪
庞庆明 杜斌: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徐艳玲 张琪如:新一轮“逆全球化”本质的多维反思
程恩富 蒯正明:美国基金会“慈善”的内幕和实质
金家新:美国对外意识形态输出的战略与策略
张乂凡:马克思诞辰周年纪念活动析要
本刊编辑部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