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陈效卫国际新闻女性报道用词误区剖析丨青记

欢迎点击上方   由于男权社会、习惯势力、不求甚解以及“硬译”“死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新闻中女性报道用词长期以来存在着相互交叉的三个误区。

在国际新闻涉及女性的报道中,用词错误时常出现。有的貌似尊重,实则充满了歧视;有的刻意强调,反而画蛇添足;有的望文生义、臆造杂糅,导致老幼不分、雌雄难辨。媒体应避免习焉不察,积非成是。

“美女总理”,与颜值、性别没有任何关系的媚俗表述

对女性的歧视,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有很多体现。其中,“遗孀”是最常见的一例,如网上年3月24日和年10月18日所刊《美国一老人服用磷酸氯喹死亡遗孀称别信特朗普》和《巨额赔款再毁“9·11”遇难者遗孀们的生活》等。

汉语中死去了丈夫的妻子,叫“孀”“孀妇”或“遗孀”。“遗孀”与“寡妇”同义,通常是在地位较高的人或者名人死后而对其妻子的称呼。这种貌似尊重的表述,实际上充满了歧视。“遗”字表达了占有的属性。一个人去世后,留下的物品叫“遗物”,留下的财产叫“遗产”。“遗孀”,在一定程度上是男权社会的产物,自身没有独立的人格,否则,缘何只有“鳏夫”而没有对应的“遗鳏”?

与“遗孀”相比,“携夫人”这一歧视表述在近年来的国际新闻报道中数量激增,如某网站年12月7日所刊《川普携夫人演讲:我们没有输,决不妥协》等。

“偕”表达的是“一起、共同”之意,“偕夫人”强调彼此之间的融洽,属书面语中的正式、庄重表达。而“携”含有主人、长辈带着家眷、晚辈幼小之意。“夫人”本是尊称,体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平等观念,而“携夫人”则让这一尊称与俗语错位混搭,带有主从不平等意味,且在正式场合强调“携”一动作也纯属多余。在社会文明进化到女士优先的今天,杂糅的“携夫人”就如同“偕老婆”“偕妻子”一样不伦不类,是语言文字的一种倒退。

与其他很多文字错误相比,“携夫人”的发展趋势属标准的“正不压邪”。年公理力在其博客《再谈误用“携夫人”历史数据揭秘来历》一文中统计表明,“携夫人”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首次出现的时间分别为年7月19日和年5月16日。换言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两家权威媒体都没有这个错误的表述。

“携夫人”之所以“后来居上”,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媒体对此不够审慎,甚至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如某网站年9月3日《特朗普携夫人再抵得州飓风避难中心》,正文使用了与标题不一致的“特朗普偕同夫人”;该网站年9月15日《特朗普携妻子赴佛州视察飓风灾情向民众发放食物》,标题中不伦不类的“携妻子”与正文的“携夫人”更是大相径庭。事实上,一些媒体在拿捏不准时,不是从词源和文化角度追溯和探究,而是采用“从众”心态,以网上数量多少作为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遗憾的是,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时有“邪压正”的情况出现。其次,“偕”字尽管笔画较少,但不为大众所熟知。而“扶老携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再次,非权威媒体或文学艺术作品将“偕”错写成了“携”,并自造了这个表述后,其他作者不求甚解、照抄照搬,导致以讹传讹、将错就错。最后是输入法的误导。

与“遗孀”和“携夫人”类似,“美女+职业”的表述本质上也是一种歧视。年至年,三家央媒分别刊发了关于三位不同职务女性的文章:《泰国美女总理英拉上任一年三次改组内阁》《阿联酋改组内阁多位“美女部长”齐亮相》和《俄美女发言人:快记下来别又是俄罗斯的锅》。这些标题中的“美女”,可以说与正文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与受报道者是否为女性都毫无关联:身为总理、部长和发言人,她们的职责是做好分内工作,而不是靠颜值去竞选环球小姐或担纲偶像剧女一号。

很多记者之所以乐此不疲地滥用“美女”二字,甚至不惜降低身架使用露骨语言、媚俗文风,无非是以感官刺激吸引阅读期待。如此虽赚足了眼球,却背离了国际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中性原则。

“女警花”,世上难道还有“男警花”不成

汉语中有些词汇自身已含女性特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作者犹嫌不够,再加上刻意强调女性的字眼,就出现了“杜鹃谢豹子规啼”式赘余。

某央媒网站年10月12日《全球女警花魅力大PK》和年8月7日《青奥警方安保推出宣传海报女警花成吸睛亮点》两个标题中,“女警花”都犯了叠床架屋的毛病。每年三八节期间的报道,“女警花”更是满天飞。“警花”是对女警察尤其是年轻女警察的美称,“女警花”就成了结巴式表述“女女警察”,于理不通。

“女巾帼”也犯了重复的毛病。年10月27日某报所刊《进步报刊抗日杀敌不含糊》一文,提到双枪女英雄冯淑艳时就使用了“女巾帼”这一不当的表述。“巾”是我国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帼”是其头发上配戴的饰品,如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等。后来就用这些妇女用的头饰和发饰来代指妇女,如“巾帼不让须眉”。

与上述错误一致,网上还有很多“巾帼女”,如年9月20日和年4月12日分别刊载的《奥地利世界健美大赛勇猛巾帼女将绝对震撼眼球》《巾帼美女这么强,世界拳王不堪一击》等。至于“巾帼警花”“巾帼玫瑰”等,犯的是同样错误。这些作者似乎把“巾帼”当成了“女性世界。”

叠床架屋最为明显的是“女富婆”,如网上年5月19日和年1月21日分别刊载的《已经是女富婆了!美国这位女歌手坐拥5.8亿美元》和《戈尔巴乔夫与美国女富婆共坠爱河》等。

在标题中出现的女性全称如“希拉里·克林顿”等,实际上也是一种赘余。希拉里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和卸任后,中文报道的很多标题一直都在使用“希拉里·克林顿”,如两家央媒年6月29日和年7月13日分别刊载的《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右肘骨折取消官方活动》和《杨洁篪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等。上述二例中,截取“克林顿”姓氏即可。

西方人通常名在先、姓在后,标题为简洁故,省略名而保留姓。在视简洁为灵魂的标题中,使用全称显得特别另类。其他几乎所有外国领导人,在外事场合都使用姓氏,如普京、特朗普等。这一似乎是为读者着想的“善举”,徒然增添了标题的长度。追本溯源,原因只有一个:中文媒体编辑担心只使用姓氏,会与其曾出任两届美国总统(年-年)的丈夫比尔·克林顿撞脸。实际上,这种担心纯属杞人忧天。在希拉里任国务卿期间,从未担任过国务卿的丈夫克林顿已是明日黄花。即使克林顿担任过这一职务,新闻有具体时间限定,也不会混为一谈。担心希拉里被其丈夫遮住了光环,说到底就是一种大丈夫心态在作怪,本质上也是一种性别歧视。唯一正确的选项是“国务卿克林顿”。

年轻女“翁”,误将“海棠”当“梨花”

涉及女性报道,还会出现诸多自相矛盾之处,诸如不分老幼、不辨雌雄、夫冠妻戴等。

年3月8日某网站所载《史上最年轻亿万富翁出炉:美国女模特,年仅21岁》和年5月29日某报所刊《全球最年轻女亿万富翁成美国女首富》,都有关键词“年轻”“女”“富翁”。短短5个字,即暴露了两处矛盾:年龄上不分老幼,性别上不辨雌雄。

汉语的“翁”指老年男性。上述错误是“硬译”和“死译”英文“billionaire”的后果。这类巨富(最初多是百万富翁“millionaire”)大都是白手起家的男性,且财富积累需要时间,因此“亿万富翁”“大富翁”等传统译法无可厚非。但-aire作为从法语借来的后缀,只表示“人”,并未明确性别,因此其外延可不断拓宽,涵盖拥有巨额财富的两种性别。在英汉词典更新周期较长的情况下,新闻应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译为“亿万富豪”。这未必属上乘之译,但至少避免了“没大没小”“不男不女”的尴尬。年1月17日某网站所刊《全球女性亿万富翁位65%女富豪财产来自家族》,后部分“女富豪”进行了修正,但前部分仍沿袭传统错误,导致标题内一词两译。

与“女富豪”的错误类似,“女王不是国王”的臆断同样是误译所致。年5月1日某报所刊《女王退位,荷兰迎来百年首位国王》一文,不仅标题自相矛盾、令人费解,正文也难自圆其说:75岁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即位33年后,将王位传给其46岁的长子威廉·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国王由此成为荷兰自年以来经历三位女王之后的首位国王”。难道女王不是国王?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英语表达国王时有性别之分,即King为男性国王、Queen为女性国王(女王),这是英国女王长期执政的丰富实践在语言上的沉淀。英语表述“荷兰百年经历了三位Queen之后迎来了首位King”,含义清晰无误。此时,若将King补译为“男性国王(男国王)”,即可避免标题中前有“女王”后无“王”的矛盾。有些媒体注意到这一点,采用了增补,如《华商报》年1月30日《荷兰将诞生百年来首位男国王》、中国日报网年5月1日《荷兰新国王登基为年来首位男性君主》等。当然,King与Queen单独出现时,汉语表述都不曾出现问题。如英联邦国家的国歌,根据在位国王的性别分别译成《天佑吾王》和《天佑国王》。

(作者为人民日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编辑:小青年《青年记者》开始订阅啦!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感兴趣的老师、研友可自行选购

精选推荐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发现更多语言学好书!

推荐阅读:汉语国际教育怎么办?大咖云集出谋划策(李宇明、刘利、王甬、吴应辉、王辉…)前沿

年度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主旨报告综述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观点汇辑|“国际中文教育”大家谈翻译必备

最好用的语料库了解一下,没有之一!郭熙林瑀欢: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外一篇:白紫薇

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文秋芳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外语教学与研究》年总目录毛浩然:快速入门一个新学科领域的六部曲调剂信息

37所高校外语及中文相关调剂信息视频合集

CarolineHeycock:生成句法入门(课程共11讲+番外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版研究概况(来源:北大图书馆网站)《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年版)文科引文统计源期刊列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模板及常见问题解答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语言学立项趋势及申报建议(-)基于普通语言学的当代英语功能分析(胡壮麟等序,陈建华等译)我们用爬虫和机器学习模型深挖了拜登的对华智库黄立鹤:当你老了,语言也会衰老吗?国际顶级杂志《文体》以特刊形式集中探讨北大申丹教授首创的叙事理论申丹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1)申丹:导致"话语"与"文体"断裂的原因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克里斯蒂娃:《普遍的语言学与“可怜的语言学家”》(龚兆华王东亮译)外语教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

《外语学刊》会讯

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通知(第一号)交流

盘点设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本科专业的七所中国高校交流

被评为“语言学”一流学科的高校建设得怎么样了?“语言生活”研究热点︱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科研助力

(即将)读研究生的你,如何选择研究方法?“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震撼人心的校训如何翻译成英语?焦点

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观点

汉语教学标准与大纲专题极简双语!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梳理来啦!蔡基刚:取消英语主课地位,无异于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年代“不应以任何方式削弱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北外教授张连仲:“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明智之举”全球化时代英语教育更应加强取消英语主科、淡化英语考试、削弱英语地位,谁最高兴?双语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课地位,专家、网友都吵翻了不懂英语,造就了13亿人的信息孤岛全国政协委员张博: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成为一级学科或特色交叉学科会讯

第二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会议通知王克非:新中国翻译学科发展历程纪念王德春先生逝世十周年暨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号)新书

文秋芳著《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科研必备|让每一位文科生都能轻松上手的Python基础课《中国小语种教育趋势报告》:在线教育优化供给端,小语种高考机会来临陈众议委员:乐见小语种教育进入中小学母语和外语教育并不构成矛盾重磅

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和撤销的语言类本科专业名单汇总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二号通知)会讯

第六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1号通知)第八届文体学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逻辑学会文体学研讨会一号通知会讯

第三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盘点

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名人录汇总帖丨外文局审定条新冠疫情相关词汇中英表达第三届“文化话语研究”高级研修班(免学费)科研贴士

如何写好研究计划(ResearchProposal)?《你好,李焕英》英文名为何用这个?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乔姆斯基

Minimalism:wherewearenow,andwherewearegoing乔姆斯基

TheMinimalistProgramin李宇明:语言与人类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吴勇毅:国际中文教育“十四五”展望张辉张艳敏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沈家煊:悼念吉尔·富高涅先生(GillesFauconnier)刘英凯:试论奈达“读者反应”论在中国的负面作用(修订稿)刘英凯:华夏文化自我中心观及外来语的汉译盘点

各学科C刊年重点选题方向汇总!(来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沈骑

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70年:范式变迁与战略转型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包广将

国际关系文化学派:演化、争鸣及特性人大复印资料语言学·文学类最受欢迎文章集萃李葆嘉: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教育部:全球有7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语言学立项名单一览近四年国家社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一览译词

64个跨文化核心词(含中英释义)黄友义:疫情之后看外语和翻译的多与少

《中国外语》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当时”和“现在”陈平: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陈平

交叉学科教学与研究:做什么,怎么做?吴应辉梁宇:交叉学科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构建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图说孔子学院新机制新模式

孔子学院合作论坛主旨发言荐书

潘艳艳《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附胡壮麟教授、张辉教授序新书

顾曰国黄立鹤:《老年语言学与多模态研究》多模态视野下的国家媒介形象:概念与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报视频+全文

马斯克专访,远见令人震撼!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刘英凯:归化——翻译的歧路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交流

那些隐藏在高校“文学院”中的“自然语言处理”专业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推荐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全收录(值得收藏)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现状与前瞻(-)沈家煊:“能简则简”和“分清主次”——语言研究方法论谈李强:关于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论的思考神经语言学国际热点与趋势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学者聚焦

潘文国:徜徉在中外古今之间学者聚焦

文秋芳: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四点建议姜望琪:Halliday的语篇衔接理论

《语篇语言学研究(第二版)》重磅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重磅

全国高校拟新增语言类专业硕博学位点名单(语言服务最新整理版)新书

王军:《衔接的认知语用研究》商务印书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邢向东:论语言研究中的问题导向国内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的特征和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干货

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附电子版下载)冯志伟:当前计算语言学发展的几个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重磅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及影响因子排行榜(语言文字)圣杯就在眼前:“现代语言学之父”乔姆斯基的批判与期望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概览

语言学微课堂陈平

理论语言学、语言交叉学科与应用研究:观察与思考徐锦芬曹忠凯: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韩晔高雪松

国内外近年线上外语教学研究述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近十年国际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中国英语教育四十年反思及其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建设的启示报告全文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王学典:何谓“新文科”?海外中国学研究机构名录一览表(年版)干货

个常见公共场所英语标示!(国家英文译写规范)李宇明郭熙周洪波

中国语言生活研究十五年讲座视频

沈骑:后疫情时代的国家话语能力规划张伟年段宛云等:战略传播学视阈下特朗普涉华新冠肺炎污名化推特分析语言专业师生必看的10部电影(附观看链接)蔡基刚:应急语言服务与应急语言教学探索大汇总

第1-10批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附Word版下载方式)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书讯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精选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分析热点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年第5期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荐书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合辑

双语版《美丽中国》(AmazingChina):1-58集(全)对外汉语专业常用资料库大全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梁茂成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荐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视频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戴炜栋胡壮麟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大师课程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太平洋岛国研究:历史、现实与未来视频

TEDEd:语言进化编年史荐书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TOP10“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TOP10高雪松:"人文vs.工具"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视频

MetaphorsWeLiveBy内容导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牛津英语》语法大讲堂(视频全集)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jxfy/6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