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出院后
也会面临多种风险及临床并发症
如不及时处理
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
严重可面临病情的加重甚至威胁生命
01摔倒与坠床跌倒坠床:
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肢体协调功能减退,出现肢体无力、步态改变、活动受限、平衡功能失调、意识不清等,也可由于面湿滑或不平、光线不足等环境因素,均易导致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预防:
1、脑卒中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时,卧床休息。
2、患者改变体位时注意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3、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于患者容易拿取的地方。
4、注意地面要防滑,穿防滑鞋,防止跌倒。可在家中安装扶手,也可使用拐杖等。
5、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并站于患者患侧。
6、也可使用带床档的床,防止患者坠床。
7、家中尽量不使用蹲位坐便。
02感染感染:
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偏瘫的患者,因患者活动不便或瘫痪在床,排痰功能会有所减退,发生肺部感染几率就会增高,如坠积性肺炎等,也会因此发生尿路感染或尿失禁。
预防:
1、患者意识清晰,鼓励病人多饮水。
2、通常2~4小时翻身一次,拍背一次,更换一次体位。
3、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留置尿管者,遵循无菌操作,每10—15天更换尿管一次,及时倾倒尿液,观察尿液颜色。
03压疮压疮:
又叫褥疮,是指因身体长时间在压力下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皮肤受损组织坏死,甚至损害到骨骼。
预防:
1、避免或消除对组织的压力,可使用气垫床或软海绵床垫。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翻身时注意抬起患者,受压部位不宜按摩。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观察受压部位皮肤。
3、营养不足,尤其是有低蛋白血症者,压疮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注重营养的补充。
4、多鼓励患者活动。
04误吸误吸:
是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固体食物、流质、口咽分泌物都可通过声门进入呼吸道。由于吞咽生理机制受损,误吸的情况会更频繁,易导致误吸性肺炎的发生,严重者可致命。
预防:
1、体位调节:选择30-45°半卧位是最佳体位,头部前屈、患侧肩部垫枕、健侧进食,减少患侧食物的残留和防止误入气道。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2、留置胃管患者,将床头抬高30度,喂后1小时勿翻身。
3、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4、有呛咳患者,勿用吸管饮水,饮水杯用广口杯或使用勺,尽量不饮饮料等液体食物,饮水时低头。
5、进食的注意事项:进食前避免运动,宜小口进食,食物以选择半流食为主或糊状食物,进食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反复吞咽,进食后避免平躺,体位选择坐位,若出现强烈呛咳反应,应立即停止进食。
6、咳嗽与呼吸训练: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呼吸训练,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保持呼吸道通畅。
05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患者由于高龄、卧床、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血管壁会有损伤,血流缓慢,淤滞,血液出现高凝状态等,较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在脑卒中第1周内即可发生,如果未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可能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些病人则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预防:
1、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做下肢按摩或蜷、伸动作,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温水泡脚。
2、物理方法:抬高患肢,穿弹力袜,避免腘窝部垫枕,加强主动或被动等长,等张功能锻炼,以发挥肌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也可以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设备,通过序贯地从踝,小腿至大腿周期性加压与松弛,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3、如果卧床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暂时限制活动,医院检查。
06烫伤烫伤:
脑卒中患者偏瘫,意识不清,感觉障碍,丧失痛温觉时,烫伤就容易发生。
预防:
1、偏瘫,意识不清楚者,尽量不使用热水袋,或使用过热的水洗浴。
2、必须使用热水袋时,必须在外包裹毛巾,避免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
3、为感觉障碍的病人喂食时,可在腕关节内侧感受,以不感觉烫为准,避免温度过高烫伤口腔。
4、不使用偏瘫侧肢体接触热水,发热物品等。
声明:本文科普疾病常识,将疾病背后的隐匿普遍大众化,不是专家诊疗以及不是拟定的治疗方案指导,还需根据个人需求亦或自身症状,医院就诊。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投稿邮箱:nxydkp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