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许多癌症早已摘掉了『绝症』的「帽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慢性病。
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早期和部分中期的癌症患者,完全有可能长期带瘤生存甚至获得治愈。
在这漫长的康复期内,很多患者会焦虑「复发转移」,但却极少在意到『感染』其实也是一道凶险的“生死劫”!
肿瘤患者为什么会「感染」?在美国,每年有60,名癌症患者由于白细胞计数偏低、免疫力低导致严重的感染而住院,这些患者的死亡率为1/14。
免疫系统可以抵抗外来病菌的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当我们发生炎症(扁桃体发炎、咽喉炎等)去医院就医验血时,血常规报告会显示白细胞数值偏高,正是因为白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部分。
癌症及化疗会使人体内抗感染的白细胞数量减少,破坏免疫系统,从而导致感染,引发败血症。这是人体对感染最强烈的反应,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白细胞计数最低时,受感染风险最高。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每次化疗用药之后的7-12天内,而且可能会持续长达一周的时间。
预防感染6大招在这种危险的时期,预防感染是最关键的事情。那么,面对脆弱的免疫系统,要怎么做才能预防感染呢?
01
不当肿瘤的感染“发烧友”发热是恶性肿瘤中晚期阶段常见的症状,也是十分危险的症状!如果感到发热、脸红、发冷或不适,就要马上量体温。
长期发热会造成能量和体力消耗,患者机体衰竭很快,应给予积极控制。
如果在化疗期间发烧,应该进行急诊,因为放化疗期间或者放化疗后1个月内,如出现持续发热,医院化验血常规,当心“白细胞降低性发烧”。
医学上称为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因为放化疗后骨髓受到抑制,粒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遭到破坏,极易发生感染,而肿瘤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差一些,感染一旦发生会迅速发展,有时很难控制。
感染发热时多伴有寒战,体温往往较高,超过39摄氏度时,必须及时就医,患者需牢记这种情况下在家治不了,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同时发热时患者还应查看身上带不带“尿管?”“输液管?”“引流管?”“造瘘袋?”等等。
如有,出现发热还需考虑这些“管子”“袋子”管理不好造成的感染,医院排查,必要时进行更换或者拔除。
02
避免细菌传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和在家休养期间:
尽可能减少探视的人数;
固定陪护人员;
尽量避开人群;
减少空气传播疾病的机会,防止各方面的细菌入侵。
住院期间:
患者之间请勿相互串房;
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进行适宜的运动,增强体质。
家庭成员中有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尤其是患流感者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尽量避免交叉感染。
平时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03
做好自己的『手』护神手卫生是预防肿瘤患者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之一。
很多疾病的传播都是由不洗手造成,这在放化疗期间尤其危险。
正确洗手可以有效抑制细菌传播,患者应该使用肥皂和清水勤洗手,如果没有肥皂和清水,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要用肥皂泡沫尽可能长时间的揉搓双手,至少要达到90秒,尤其要仔细清洗指缝、甲缝与手指间,而后用流动的净水冲洗干净,洗手时间对洗手的效果十分重要,洗手时间越长,越多脏物和病原体会被去除。
04
卧床病人要定时『翻身』对于重病卧床的患者,个人卫生处理要及时。
需要勤换衣勤擦身,保持皮肤清洁,身体上、衣服上都附着大量的微生物,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成为致病菌。
需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患者受压的部位,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等产生。
05
加强营养支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食少、消化慢、营养差,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千方百计提供营养,必要时辅以药物,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要提倡积极抗癌以提高其自身机体免疫力,不消极养病。
自身免疫力的提高,是防止感染的先决条件,想达到这个目的:
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被病魔吓倒;
摄入高热、高蛋白饮食,保障身体的营养需要;
根据个体条件进行适当的锻炼。
在放、化疗中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情况时:
宜少量多餐,以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食物为好,避免粗硬、过热、刺激性食物,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
06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肿瘤患者由于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原因,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口腔内容易出现破损形成口腔溃疡。
当应用临床广谱抗生素或高效抗生素时,患者极易引起霉菌感染等,而口腔黏膜又是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肿瘤患者保护口腔:
要合理选择漱口液预防和治疗真菌的感染;
外出须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每次餐后和睡前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液漱口,防止食物残渣滞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餐后口腔护理可避免因食物与药物的中和作用而影响治疗效果,睡前护理可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缝的目的,防止致病菌的生长。
来源:若初健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