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读经典bull学哲学今天,我们更应

作者简介

张玮,军政基础系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领域的教学研究。在军内外各类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4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项,并主持、参与多项大学政治理论研究课题。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资本论》告诉我们什么?

——研读《资本论》有感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著作,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凝聚了其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思想库中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光辉灿烂的理论巨著。

《资本论》写作于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社会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固有矛盾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经济危机频发,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呈现复杂化的趋势。马克思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在写作《资本论》的40多年时间里,他饱受生活之苦、劳累之伤、疾病之困、思绪之烦,始终坚持研究,笔耕不辍。特别是年定居英国伦敦后,马克思更是专心致志地潜心研究。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阅读了多册经济学著作,收集了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就有多本。由于长期的劳累和贫困,马克思于年3月14日在书桌前与世长辞,去世时,他的案头放着的正是《资本论》的手稿。

《资本论》第一卷于年9月14日首版于德国汉堡,全书按马克思的原计划,共有四卷。马克思只看到《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不过他在逝世前就完成了第二、三卷的内容初稿,后由恩格斯整理完成出版。我们目前讲的《资本论)》主要是指第一、二、三卷,现在的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是在马克思与恩格斯逝世以后,由后人整理,作为单独的著作出版的。《资本论》全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多年来,《资本论》被喻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那么今天,品读《资本论》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01《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武器

首先,《资本论》为我们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理论武器。

习主席强调,世界格局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变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深入这个课题,《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从分析一般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入手,进而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揭露出资产阶级无偿占有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秘密,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由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多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问题上做出了调整和改善,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生产方式自身造成的危机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愈发频繁。他们试图通过与发展中国家不对等交换,将自身发展矛盾和环境污染输出到其他国家,结果不但没有缓解困境,反而导致了众多的全球性问题。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少西方学者开始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读《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期间马克思的《资本论》却在西方发达国家骤然热销,西方的政客精英们不得不在《资本论》中寻找解答资本主义现实困惑的良药。今年在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冷漠和无情,暴露了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经典论断。由此可见,尽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仍然是对的!

02《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资本论》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其中,剩余价值理论就是在《资本论》中建立起来的,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所以,这部伟大的著作是无产阶级坚定的理论信仰,使“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成为具有严密思维逻辑的科学真理,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坚定地航行在马克思指引的科学社会主义航道上,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同时,《资本论》关于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或原理,对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诚然,《资本论》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就说到:“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因此,《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也细致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如果我们撇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特殊性的分析,就会得到关于商品经济的微观运行、宏观条件、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一般性规律,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可以提供有益借鉴。

03《资本论》为我们提供了思维方法

最后,《资本论》为解答人类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怎样去理解这个世界?有时候方法和角度会比结论更加重要,《资本论》正是把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和科学抽象法等融为一体的光辉典范。唯物史观被马克思称为“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是贯穿于《资本论》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特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列宁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唯物辩证法也是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时,自始至终都坚持的根本方法遵循。马克思不但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矛盾运动,还一再指出,“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定未来,我不主张我们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由此就为我们研读《资本论》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科学抽象法,马克思说:“分析经济现象,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只有在深入分析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剥离那些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探寻到事物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体系。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资本论》中蕴含的这些科学思维方法,为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开创的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等方法和理论,提炼和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习主席在纪念马克思诞辰周年大会上指出,“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只有真正读过了《资本论》,你才会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会被评选为“千年伟人”,为什么马克思的思想能让资产阶级的学者们也唏嘘感叹,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跨越数千公里、穿越百年时光为中华大地带来勃勃生机……今天,我们重读《资本论》,不仅可以为认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特点提供经典范本,还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同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熔铸“中国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qgfy/3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