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即可抢购独家签章版·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小月的领读
音乐
ShayneWard-UntilYou
麦家陪你读书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陪你读书,也是你陪我们读书。
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有。读书这条路,感谢有你,一路相伴,一路温暖。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共同读完了《陈寅恪的最后20年》
本周,我们将陪大家阅读的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钱万万不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人们普遍把幸福与金钱划上了等号,拥有大量的金钱成了大部分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有钱就能拥有幸福吗?
在开始《嘉莉妹妹》的阅读之前,我们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觉得金钱重要吗?
没有爱情的两个人能获得幸福吗?
为了一己之欲,牺牲前途是否值得?
生存与尊严,哪个更重要?
遭遇困境,该明哲保身还是同甘共苦?
这些关于金钱、人性的话题,在完成本周的阅读后,你也许会有新的见解与感悟。
本书的作者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先后做过饭店洗碗伙计,洗衣房工人,火车站验票员、家具店伙计等工作。
各行各业的工作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社会各种人物和阴暗面,为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也决定了他的创作中的悲剧性思想和自然主义色彩。
之后德莱塞进入了报界,开始记者生涯,年,德莱塞正式从事写作。
他擅长通过大量的真实细节来展现人物的社会背景,使小说不仅有生活真实感,而且生动再现了一个历史时代。
在他的小说中,对比写照也是他擅长的文学技巧之一。
他曾在自传中写道:“没有对比写照,就没有生活。”
德莱塞先后出版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美国悲剧》等作品。
作为生活的纪实者,德莱塞可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作家相媲美,年,他被美国文学艺术学会授予荣誉奖。
《嘉莉妹妹》是德莱塞第一部反映“美国梦”的长篇小说。
提到这本小说的创造,他坦言,之前并没有想过要写小说,后来是在好友、作家亚瑟·亨利的敦促下才开始动笔的。
他曾说:“除了名字‘嘉莉妹妹’以外,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她会是谁,我的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
但不久后,他的眼前就浮现了嘉莉前往芝加哥搭火车的情景,由此开始了小说创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嘉莉就是德莱塞本人,这是他第一次将个人的亲身感受写进了小说里。
小说里随处可见德莱塞的影子,害怕贫困的思想、对花花世界的渴望时刻萦绕在他的脑海。
而更为准确的来说,嘉莉更像德莱塞的姐姐埃玛,小说里女主人公嘉莉与男主人公赫斯特伍德的私奔就是埃玛与出纳员私奔的情景再现。
《嘉莉妹妹》被评论家称为“美国小说中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揭开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小说黄金时刻的序幕。
《嘉莉妹妹》描写了农村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幸福,为摆脱贫困,出卖了自己的忠贞,先后与推销员德鲁埃和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两个男人之间发生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当贫困像一只黑狗如影随形跟着她的时候,她失去了原有的单纯与天真,渐渐在金钱的泥沼里学会了世俗和现实。
在意识到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能为自己打开更广阔的世界后,嘉莉离开了为她提供衣食无忧生活的德鲁埃。
而当赫斯特伍德荣华不在,逐渐落魄后,她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凭借着美貌和一副好嗓子,最后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演员,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嘉莉妹妹》曾遭到了出版商的质疑,被认为是一本“伤风败俗”的“坏书”,不被看好。
出版商还试图撕毁出版合同。
尽管最后听从律师的建议照样印了出来,但出版商不负责销售,还千方百计想要封杀这部小说。
这次失败对作者德莱塞打击极大,让他经历了一场思想危机,一度感觉垮掉了,甚至打算自寻短见。
多亏了审稿人诺里斯的极力鼓吹,在年,英国海涅曼出版公司在伦敦正式推出了《嘉莉妹妹》。
之后,赞扬声纷至沓来。
英国《每日邮报》撰文欢呼:“美国终于出了一部真正泼辣的小说”,轰动了英国文坛。
这使得德莱塞又大受鼓舞,凑足钱将小说纸型买了回来,之后连续多年重印,被翻译成各国语言,风靡全球。
《嘉莉妹妹》之所以被认为是一本“伤风败俗”的“坏书”,原因是当时的美国净是一些轻松愉快、花好月圆似的风流艳史,或是俗不可耐的武侠侦探小说。
而德莱塞不落俗套,另辟蹊径,坚持“生活就是悲剧”。
别出心裁写出了一本现实主义小说,冲破了传统理念束缚,正中正统道德的要害。
除了文体不同,作者塑造的男女主人公也不讨喜。
人们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唯有忠贞才是最珍贵的。
而嘉莉却先后和两个男人同居,最后还成了大明星,显然这和他们的价值观相悖。
但正是《嘉莉妹妹》锐意革新,开了一代风气之先,扫清了思想障碍,继而为美国公众接受当代小说铺平了道路。
小说的现实意义是如实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
时至今日,《嘉莉妹妹》为何能经久不衰,让读者爱不释手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得益于德莱塞对小说人物入木三分的塑造。
在他笔下,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个个都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如小说中对赫斯特伍德这个人物的塑造,堪称经典,对他绘声绘色地描写,几乎压倒了嘉莉的情节。
赫斯特伍德曾是芝加哥小有名气的酒吧经理,此人个性随和,举止优雅,天生适合交际。
看起来风光无限的生活,最后沦落到乞讨自杀的地步。
这一路从繁华到堕落的过程,让读者心情随之起伏,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但这一切,似乎早已注定,与其自身的性格和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在芝加哥这个未开化、新兴的城市,他这种性格轻而易举就可以呼风唤雨,左右逢源。
一旦离开了芝加哥,到了纽约,这个大都市最不乏的就是这种人,名门望族多如牛毛。
因此,赫斯特伍德在这里就好似沧海一粟,悲剧也就接踵而至。
在《嘉莉妹妹》这部小说里,德莱塞也向广大读者传递了正确的金钱观。
他认为“金钱断乎不能看作是一种交换的手段,实质上,它是凝聚起来的劳动”。
在那个金钱崇拜的时代,对金钱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正如美国批评家菲利普·拉弗所说:“德莱塞像巴尔扎克一样,对金钱权势机器的运转了如指掌。”
德莱塞的金钱观在女主人公嘉莉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这个“外来妹”曾一直以为只有足够多的金钱才能让她过上梦想中的生活。
但不管是德鲁埃为她提供的,还是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的。
在经历荣华富贵的虚幻之后,才发现生活似乎总是少了点什么。
孤单寂寥亦或是无人了解的那份落寞之情跃于纸上。
世事变迁,百年巨变,《嘉莉妹妹》依然历久弥新,成为了一部不朽的艺术杰作。
也许是因为不同的读者在小说里看到了不同的视角,有人看到了金钱的奢靡,有人看见了生存的不易,有人看见了人性的自私等等。
在明天的阅读中,我们将一起走进德莱塞的这部《嘉莉妹妹》,一起去探索被金钱、人性、情欲等包裹的人物经历了怎样浮浮沉沉的人生。
第92本书回顾:
《陈寅恪的最后20年》精读第1天:没有文凭的他,把自己活成了年来中国少有的百科全书
领读人:紫竹凌。有书智库签约作者,愿在浮华尘世中,做一个温暖的人。
主播:小月。喜爱读书与电影,用平凡的心认真感受与热爱着生活点滴,珍惜当下。
责编:琴叶榕
插图: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著作版权属于原作者。
福利大放送
“小说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写得仿佛是我们的朋友,麦家的《人生海海》就是这么迷人。”
——莫言
时隔八年,麦家重新出发
书写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
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
带你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现在预定《人生海海》,你将获得
1.全网独家签章版纸书
2.定制作家寄语明信片
点击下图,即可获取独家福利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抢购新书,先睹为快
文章已于修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