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一直是我们从古至今,最主要的修学方法,没有之一。
经典诵读又称之为“读经”,也就是对一些传统的经典进行反复读诵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看似笨拙,但就是这种笨拙的方法自古至今成就了无数伟大的人物。而现在我们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几十年确出不了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这是不是应该改值得我们反思。
以下几段文章,摘自平台原来所转发的一些文章,就是对读经最好的一种说明。
1假如你的的孩子能够背下来《论语》。那你再听这样一个数据:一万五千多个字的《论语》从小开始背,读完遍就是万次舌头的运动,万次神经网络运动的建立,而人小时候一秒钟可以有八千个神经元的输出。所以从三岁开始背,三岁到五岁,进行万次的这种运动,人的脑神经结构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个人大脑的“硬件”就不一样了。
中国古人背的十三经,总共是64万字,如果读了遍,就是上亿次的神经元刺激。所以古时的科举考试,每三年考一次,每次取一两百个进士,那都是全国最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大脑跟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人是不一样的。做宰相的,进翰林院的,做朝臣的,也都是从小做这种训练的。
这样的人多能文能武,比如说带兵打仗的曾国藩,是进士。李鸿章,也是进士。说从唐朝以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名人,很多都是进士、举人的这种水平。自科举考试制度建立,状元出了将近一千人,举人进士大概有百万人次,大家都是这么学的。
所以说读书至少读遍是一个规矩。现在读经的这种学习方式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吻合的,大家可以去尝试。
钱伟长,国学大师钱穆的侄子,从小学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完全是按照传统方法训练出来的。到清华大学考试,数学物理化学加起来25分,但是历史和中文都是分,清华大学将他破格录取到国学院。
事件的爆发,对18岁的钱伟长的刺激很大,他立志科技救国,就跟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系主任吴有训说我要学物理,我要造飞机大炮。吴有训说,你数学根本没有一点基础,我们清华大学的学生要求这么高,你怎么能赶得上,怎么学?他说他非学不可,吴有训说那好吧,我给你一年时间,你能达到每门七十分,我就让你转物理系。
后来钱伟长用一年的时间,从小学一年级内容开始学。一年级的课本就用了两天,因为大脑有过读经的训练,到了那个程度学东西很快,用了一两个月小学的内容就学完了。一年之内,就顺利把小学、中学、高中所有数理化的内容都学完了。
他说他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背,最传统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例题都背下来。虽然不能完全都懂,但是考试的时候,凭借着非常好的记忆力,果然每科都是70分以上。他大脑的能力训练出来了,到清华毕业的时候他的成绩是全系第一名。
后来坐着船一个多月漂到多伦多大学去读博士学位,在船上的几十天时间他就把博士论文完成了。下了船见到老师,老师说我也是研究这个的,虽然我们方法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后来他去参加冯·卡门教授的60岁大寿庆祝活动(钱学森就是在加州理工的冯·卡门教授门下学空气动力学),大家都要发表一篇庆祝论文。钱伟长的论文也发表了,教授一看这个人很牛啊,马上让他到自己这里来读博士后。所以钱学森、钱伟长,两个人后来都跟着冯·卡门搞空气动力学,后来搞导弹,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钱伟长与四叔钱穆
钱伟长说一个人的基础一定要打深、打宽,深度和宽度决定了高度,所以他非常推崇文理兼备,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教育方式,还要推陈出新,把这些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培养我们的下一代。2
梁宏达在节目中用其极富个性魅力的语言,点评生活、时事、人物和体育事件,为观众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还原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使人在获得理性判断与思考的同时,感受来自“老梁”的独特风韵。
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杂志主编,成为现在电视主持界的传奇名人,是什么成就了老梁呢?
老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记忆力超常。
用老梁的话说,在记忆方面,他是个超常的职业选手,“比如我今天说关于环保的话题,温总理在两会上关于环保的发言,我看一遍就能记下来,在录节目时说的是原话,只要我想记的都能记下来,尤其是数字。”对于自己的记忆超常,老梁觉得既有天分,也和儿时的教育有关。我这个记忆是私塾训练的,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跟着我爷爷先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增广贤文》、诸子百家的格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了是《古文观止》、《诗经》、《周易》,上小学后读唐诗宋词……
记忆开发得早,原来是爷爷“教育有方”。爷爷要求3岁时的梁宏达天天背,不然就挨揍。他还记得,一次,爷爷让他背《蜀道难》,没背下来。“家里吃包子,以前吃顿包子就像是过年了,爷爷不让我吃,让我跪在墙角,闻着后边包子的香味儿,读两遍《蜀道难》,我就背下来了。”直到现在,老梁轻松朗朗上口,一首《蜀道难》只字未差,老梁说,想忘也忘不了了。老梁自幼读过私塾后才上的小学。“在我现在看来,私塾一个基本的就是背诵。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部类,如果你不背诵,不记忆下来,就跟没学一样。现在很多人强调,读书应该理解记忆。可等你能理解的时候,你就记不住了。你能理解时,你已经成人,你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读书最好是从娃娃抓起。孩子读书有个特点,就如地上掉了钱,你只要哈下腰去捡,多少钱都是你的。曾有记者采访老梁,老梁谈及读书,总结了一句话“死记硬背是硬道理”。问我记得,您曾公开表示,对于小孩子来说,死记硬背很重要,为什么呢?老梁如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赞成死记硬背,强调理解记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理解记忆”是一句扯淡的话,必须死记硬背。很多时候,我们所背的东西平时根本用不着,你在没有语言环境之下,就得靠死记硬背加深记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才产生多年,而古汉语时间长,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结构、构架各个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只能死记硬背。问很多人评价,如今的年轻人貌似知识面很广,但却没有了钻研性,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老梁接受信息以电脑为主,抛弃了传统的阅读方式。我还是提倡人们多看书,因为看书时眼睛是稳定的,你在跟它交流;而上网时眼神是游离的,一旦游离,你的思考就不固定,所有信息就填鸭式地给你灌,你就没有接收鉴别能力。正所谓“有信息没观点,有新闻没准则”,从网上得来的信息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东西。上网只占我接受信息的30%,剩下的都来自传统媒体和书籍,这些是经过沉淀的,更考究一些。最重要的是将所得到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时至今日老梁依然读很多书,他床头经常放着《论语》、《资本论》、《古文观止》、《周易》等经典书籍,他强调,阅读要重回经典。“重新品读经典文学,你肯定能从中受益良多,好多东西到现在也不过时的。”老梁评论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上有天文,下含地理,通古今而成一家之言;晓民生,而谈民之所想。他的理想,“一个真正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