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开刀祛病,麻醉保命”,麻醉医生虽然不像外科医生那样直接在病人身上“动刀”,也不像护士一样无微不至的照料病人,但他们是一台成功的手术中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他们的职责是在保证病人无痛、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安全地接受手术,是病人围手术期的“生命保护神”。
医院,麻醉医生面对的是平均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开展最多的是四级手术膝关节置换术。然而,许多患者却在手术醒来时问:我的手术做完了吗,怎么一点也不疼啊?还有一些病人在手术前无论如何不相信关节置换手术会不疼,但手术之后却给麻醉医生竖起大拇指说:“服了!”。
在以往最“痛苦”的骨科领域,他们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术前:了解病人每一个细节
“医院比,我们手术量并不算大,但病人的平均年龄大于70岁,让这样一群高龄、而且普遍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接受这么大一台手术,麻醉医生面临的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麻醉科负责人荆玉红说。
在一个病人手术前,我们的麻醉医生就会去全面了解病人情况,血压、血糖、心脏、各种检验结果……甚至生活习惯,任何一个细枝末节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病人术中安全的隐患。
医院,麻醉医生既不需要术前与患者沟通,也不需要跟随其他科室做术前术后查房,更不会参与病人术前的身体调整,这对于病人来说其实存在安全隐患。在莲池骨科,麻醉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术前访视、参加术前讨论,制定术前病人的治疗方案,让病人的生命体征尽量达到最佳状态,跟各科室讨论病人的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做好充分的预案,跟病人进行充分沟通,消除他们的担心或疑虑,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病人安全。
医院经常会遇到因为年龄大或医院拒收的病人,我们的麻醉医生会通过充分的了解和评估,与其他科室同事一起,制定术前优化病人身体状况的方案,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而遇到确实不能手术的病人,也会通过充分的沟通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弊分析,取得他们的理解。
在给每位病人实施手术前,为了减少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我们术前在病房就会用小剂量镇静药物,使其进入浅睡眠状态,再进手术室,这样病人就不会对手术室留下任何印象,从而减少术前的恐惧和焦虑,避免了因为情绪因素导致的血压、血糖、心率的剧烈波动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医院平均年龄70岁的五百多例病人中,高血压患者占到46%,通过术前良好的血压控制和适量的镇静,所有病人进入手术室血压心率都和日常控制水平相差无几,没有发生过一例进入手术室后血压波动导致的手术暂停,稳定的身体状况为病人安全接受手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从病人一入院开始麻醉医生就开始参与所有治疗方案,是医院最大的不同,相当于我们从幕后走到了幕前,通过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麻醉科在围手术期医学独特的优势,来保障病人的安全、疗效和感受。”
术中:细节决定感受
手术,是骨科医生表演的舞台,而麻醉医生,则负责舞台搭建和观众体验。
有人说,全麻手术病人什么都不知道,还谈什么感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病人感受好与坏,在手术结束苏醒之后马上就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许多人做个小手术醒来都冷得打寒战,然后发烧,医院多例膝关节置换只有一例出现过轻微寒战?为什么有些人做完手术血压忽高忽低,就像坐过山车?为什么许多人做完手术感觉累得一点劲儿都没有?这些其实都跟术中细节管理有关。
荆玉红介绍说,为了保证病人醒来的时候不觉得冷,她们在术中给病人输入的液体、使用的冲洗液都会放在恒温箱里加热,保证使用时温度在37℃左右;手术床上有控温毯,让病人躺在上面也觉得暖暖的;保持手术室内温度适中,不能让病人觉得冷。
在手术过程中,医院的麻醉医生并不太在意术中病人心率血压的波动问题,认为波动是正常的,只要不超过标准范围根本不在意。但其实,每一次的波动都要消耗病人身体的能量,医院,术中病人血压、心率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尽量减少或避免手术过程中病人的额外消耗,“心脏每多跳一次都会消耗能量,血压每下降一毫米汞柱都有可能引起心脑血管某部分的供血不足,心率过快血压过低,病人术后醒来感觉疲惫、不适。但在我们这儿,60岁左右的病人做完关节置换能自己走出手术室,如果手术过程中不能让病人的这些指标像睡了一觉一样平稳,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医院还在执行术前6小时让病人禁饮食的标准,甚至还医院禁食能到十几个小时,病人还没开始手术就已经开始动用自己的身体储备了,手术和麻醉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只会让消耗更快,而任何手术都或多或少伴有血液和身体其他物质的丢失。医院术前8小时禁肉食、6小时禁素食、2小时禁水,术前2小时会给病人饮用糖水减轻饥饿感带来的交感神经兴奋和储备的消耗,尽可能让病人在良好身体状态下接受手术,“让手术跟睡一觉没有什么区别,病人身体状况的调整是重要一环。”
术后:就是不让你疼
外科手术中,关节置换手术是最疼的一类,膝关节置换手术对骨骼,韧带,肌肉甚至局部神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但膝关节手术后的病人为了减少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病人早期下地活动和持续功能锻炼要求非常高,如果术后镇痛做不好,病人承受的痛苦将难以想象,而且不能早期活动、持续活动,病人的安全和手术效果都得不到保证。
但无论是在我们的术后监护室、康复室还是普通病房,你都见不到叫苦连天的病人,甚至他们会笑着告诉你,真的不疼,有的病人还会做几个高难度动作给你看!
我们对于疼痛管理的要求就是:病人的疼痛评分要始终控制在3分以内,即不影响吃饭睡觉的疼痛级别,保障他们术后康复锻炼顺利进行。护士通过患者表情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医生实施快速镇痛,护士再密切观察病人使用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完整的链条保障每位病人都能安全、有效的控制疼痛,达到术后无痛的目的。
因此,经常有老人在术后监护室问我们医生:我的手术做了还是没做呀?我怎么不觉得疼呢?还有一些病人觉得手术刚结束麻药劲儿还没过所以不疼,到了晚上肯定会疼,结果一夜都睡得很安稳。
“以前曾经有个五十多岁的驾校教练来做髋关节置换,术前很紧张,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做手术,我跟他说手术不疼,不受罪,他十分不屑地瞅我一眼,觉得我在骗他,而且他一直强调他要先做一条腿试试,如果受不了就不做第二条腿了。结果做完手术我又去看他,他竖起大拇指又瞅我一眼,说:‘服了!服了!你们太厉害了,啥时候给我做了另外一条腿?最好明天就做。”荆玉红笑着说。
医院膝关节置换病人之所以能够平均术后3小时下地,每天进行系统化康复锻炼,离不开麻醉医生对疼痛的控制。病人不疼了,才能吃饱睡好,每天锻炼,身体快速恢复,还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而他们出院后,也会动员身边其他因为怕疼而不敢做手术的病友:快去吧,真不疼!
对病人的高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