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一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会觉得“伤筋动骨天”,骨折了养养就好了,更何况现在医学这么发达,骨折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事。
但你听说过“死亡骨折”吗?据说,这个部位骨折的患者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50%。93岁的李奶奶就不幸中招“死亡骨折”,幸医院的“妙手”医生,手术后三天就能下地走路。
8月中旬的一天,李奶奶不慎摔了一跤,爬起来之后就感觉屁股和大腿特别的疼,起先李奶奶以为是摔伤了筋,养些时日便会自动恢复。然而卧床两天了,李奶奶的伤势不但没缓解,反而愈发严重了,疼痛难忍,根本无法行走。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做了检查,拍片提示右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治疗。但考虑到李奶奶年事已高,手术存在很大的风险,医院则告医院就诊比较妥当。李奶奶医院骨科门诊,主任医师范立北接诊,在了解了李奶奶的相关病史之后,范医生将其收治入院。范立北给李奶奶做了心肺、肝肾等全身检查,并联合呼吸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科主任进行会诊,做好手术风险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一切准备就绪,范立北团队给李奶奶实施了股骨头置换术。
术后3天,李奶奶就感觉髋部疼痛缓解了,而且还可以下地活动了。出院前,范立北再三嘱咐李奶奶,往后不能坐矮凳、不能跷二郎腿、更不能左侧卧位,还要记得定期门诊随访。
范立北介绍,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也叫“死亡骨折”。髋部是联结大腿和臀部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上半身的“承重墙”。一旦这里骨折,一年后的生存率只有50%。之所以被称为“死亡骨折”,是因为髋部骨折患者由于疼痛不敢活动,造成绝对卧床,从而引发卧床并发症,也就是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严重的可以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另外,卧床之后老人的心理状态受到极大打击,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患者逐渐出现厌世的情绪;在饮食方面会逐渐拒绝进食,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出现骨折愈合不良。“此类患者手术并不简单的。”范立北说,髋部骨折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年龄、身体状况、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再加上手术中出血、失血量大是否可以承受?各种脏器都在走下坡路的人并发症风险有多大?是否能承受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条件,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也更高。范立北说,像李奶奶这样的患者并不是个例,他建议,当老人发生髋部骨折,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在治疗的选择上,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首选手术治疗。虽然手术有一定风险,但相对于保守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长期卧床致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患者术后大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讯员:叶亿通)专
家
介
绍
侯力强,医院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中共党员,医院学会骨科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骨病组委员、浙江省社会办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金华市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委员、金华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骨科20余年,医院进修1年。
医疗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专业论文,获第十三届、十六届金华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各一篇。主持市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科研课题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项。
擅长:各种创伤骨折微创治疗,骨盆骨折治疗,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重建,骨关节疾病诊治,肩肘髋膝关节置换,骨与软组织肿瘤、结核的诊治,颈肩腰腿痛的诊治,脊柱微创技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各种组织坏死、缺损创面的修复。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
咨询
-
范立北,骨科主任医师外科研究生,硕士学位。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年被聘为朝阳市骨科学会委员。年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年中国医科大学进修关节外科,年6医院进修学习关节、脊柱微创技术。年参与市级课题一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年主持浙江省科技重点课题一项。擅长:关节外科手术、运动医学、慢性创面咨询-汪立平,骨科副主任中医师,国际骨密度测量学会(ISCD)会员,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事骨伤专业工作20年。医院脊柱肿瘤中心、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主持市级脊柱外科课题一项,发表专业论文5篇。
擅长:脊柱及四肢骨折微创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及伴发骨折的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保守及手术微创椎间孔镜、椎间盘镜治疗;对颈肩腰腿痛诊治有较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
咨询
-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权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