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
肺炎严重吗
坠积性肺炎

小月说康复康复介入的时机

通过之前的文章,我们已经知道,康复医学就是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的学科。对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作用,大家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可能大多数的患者及家属还是不能把握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能够保证最好的效果。

从临床上看,只要患者脱离急性期,病情相对稳定后,康复医生主导的康复治疗团队就可以在病床前为患者进行初步的康复评定,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开始早期的肢体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等不同方式的康复干预,最大限度地帮助恢复患者的肌体功能障碍,使其残障的可能性或程度降至最低。

很多人会有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总要等病好的差不多了才能开始考虑康复治疗。事实上,这样会错过康复治疗最佳的黄金期,留下很多不可逆转的身体机能障碍,造成终生遗憾。康复应该在重症、急救、昏迷抢救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例如,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脑外伤患者等,经过手术或输液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下一步紧接着就是在病床边甚至在监护室就应该进行康复治疗。有一些类型的疾病患者甚至在手术治疗前就需要进行康复干预。

而且超早期康复能够避免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早期康复绝不是不顾患者病情,粗暴地施治。而是科学地、循序渐进地、从被动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和有目的地训练。早期康复绝不是想当然地蛮干。正规康复治疗不但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区模式整合的完成,在运动过程中协调性也得到训练;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浅、深感觉冲动的输入,起到激活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防止废用综合征的产生,避免肢体痉挛及非麻痹侧的肌萎缩,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尽可能达到协调和自然,提高生活自理程度。

根据收录进《中国医药指南》年第1期《脑外伤康复治疗介入时间与疗效的对比分析》,对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的各项体征平稳且意识为模糊状态时进行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各项体征稳定后第三天实施康复治疗与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最后得出结论: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康复时间,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神经生理学理论研究认为,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因此,康复治疗可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来影响输出,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运动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目的。这是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科学理论基础;也是国内很多康复医学科起源或集中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

对于术后康复患者而言手术是对损伤部位进行解剖上的修复,修复之后,需要进行功能性的专业训练,由于人体的骨骼、韧带、神经、肌肉结构精细、复杂,多个器官、组织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患者必须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的指导、监督或帮助下主动完成一系列的训练,治疗师会根据患者不同阶段情况,决定不同的运动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频率。因此,康复训练不能过早、过晚、过量甚至使用蛮力活动患肢。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才是对患者负责,才更有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往期推荐

1

中医漫谈

2

小月说康复

浅说康复

3

小月说康复

认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4

公益献血,播撒关怀和尊重的种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jiej.com/zqgfy/551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